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ID:3150286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_第1页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_第2页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_第3页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_第4页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日“忠孝观”比较研究对日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忠”和“孝”是儒家里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日本的“忠孝观”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思想。然而,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之下,中日的“忠孝观”却有着本质的差异。我国的日语教学在文化差异下,存在诸多的难点,因此,通过分析比较中日“忠孝观”的异同指出日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忠孝观;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  一、中日的“忠孝观”  在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中,“忠”和“孝”是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首先,中国是家族社会,非常注重家族主义,因此极其重视“孝”。而

2、且,这种孝道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寻求的是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当然,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中,“仁”是核心,比如君主需要施行仁政,君主要做一个仁君等等。但是当其作为一种不分君主臣民的普遍道德准则时,则是以“孝”为基础展开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孟子也认为“仁之实,事亲是也”。从这些都可以看出,“仁”的核心基础是“孝”,如果不孝,则不仁。而“忠”也是要依靠“孝”才能实现。孔子又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也就是说君子必须先施行孝道,才能效忠于君主,先孝后忠。由此可见,若是碰到忠孝两难全的时候,按照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必先“

3、孝”再“忠”,从未见过“5杀父以全忠”的先例。因此,“忠”归根结底只是居于“仁”,“孝”之下的相对的道德规范,而且,“忠”是有条件的。在《论语》中,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主张君臣之间应以礼相待,“礼”是“忠”的前提,只有当臣下感受到君王的“礼”之后,“忠”才会作为对其的回报而出现,是一种表达君臣双方感情的方式。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在公元5世纪儒教传入日本之后,将中国儒家非常重视的“忠孝”观念结合本国国情与实际,发展成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忠孝观”。“孝”并非是日本原发的概念,而是由中国舶来的道德规范。并且,“孝”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比如,日本的“孝

4、”不光光指家庭中儿女对父母的孝道,还包括抚育后代子女,在公司中照顾下级等等。“孝”的对象也一般是只限于记忆中的祖先或者现存者。由此可见,日本的“孝道”并非仅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从日本的“养子制度”也可窥见一斑。造成中日两国“孝道”有如此不同之处的理论依据是,日本的“孝”的核心是“恩”,并非“仁”。照顾抚育后代是报答祖先“恩情”的一种方式。“孝”的前提是“恩”,而“忠”的前提也是“恩”。可以说,日本整个社会是一个以“恩”为基础的社会。“忠”最早出现在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君言臣承,上行下靡”将“忠”定义为无条件的对君主的单方面服从。

5、而到了武士统治的时代,则更加强化了“忠”的概念,这在武士道里体现的最为明显,在江户时代,武士道又与中国的儒学思想相结合,发展成为倡导“尽忠死难”的武士精神,把“尽忠孝,讲仁义”作为武士修养的内容,将“得主尽忠”,“忠于主君”,“报恩,克己,面对死亡不动摇”等作为武士的道德规范。这些无不体现了5“忠”的思想在日本被推到了极致。因此,当“忠”与“孝”相冲突的时候,日本人则会取“忠”舍“孝”,“忠”大于“孝”。  二、中日“忠孝观”的异同  中国儒家的“忠孝观”传入日本之后,经过时代的变迁,虽然保留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底蕴,比如,“孝”都强调对父母的顺从,而“忠”也都强

6、调“忠君”,即对君主要“忠诚”、“忠心”,但是这些看似相仿的文化概念中,却有着本质的文化差异,“忠孝观”在日本经过吸收、改造,已经变成日本化的“忠孝观”。  (1)在“孝”的观念里,中国的对象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人,而日本尽孝的对象则不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还可以是一般性的社会组织,可以是老师、上司等。其次,中国的“孝”的核心是“仁”,“仁”是中国所有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但是在日本,“仁”并未像中国一样受推崇,由于日本的伦理思想受佛教的影响巨大,所以“孝”也带有佛教色彩,含有“恩”的意思,所以也可以说,日本的“孝”是以报“恩”为核心,“恩”则成为主导整个社会伦理

7、价值体系的核心。  (2)“孝”是日本从中国的舶来之物,“忠”则是原本就植根于日本原始思想体系中,只不过吸取了一部分中国的思想,把中国的“忠”的概念给异化了。①中国的“忠君”指的是所处的某个朝代,概念比较抽象。这是由于中国更换朝代频繁,那臣民需要尽忠的只能是当时的朝代,而非某一君主。日本则更为具体,下级是忠诚于自己直接的主君,这在武士时代体现的最为明显。②“忠君”在中国是有条件的,是一种感情回馈,就如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的条件是“礼”5。且如若君主有错,便会给以指正。在日本则不然,君主不论对错,下级都必须对其“忠诚”,这是强制性的,这也

8、是由日本极为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所决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