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ID:3150281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4页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比如说脏话、打人、骂人等等,称之为“过错行为”。它会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又容易导致品行不良,成为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隐患。过错行为具有盲目性、偶然性、情境性、易变性等特点,但它的严重性、稳定性尚未发展到品行不良的程度。由于缺乏道德经验或认识水平较低,不良的需要或好奇、好动、试探、模仿等心理,并采取了错误行为方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过错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任其发展,则容易发展为品德不良,甚至使少数人走上犯罪道路。  一、学生过错行为的心理分析  学生的过错行为表现在言语过错和行为过错两个方

2、面。说错话也好,做错事也好,都能在其心理内部找到原因,或是在主观意识的驱使下引发,或是下意识的好奇模仿,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外显的过错行为,甚至形成品德不良行为。具体分析,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5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健康的需要可以导致良好品德的形成,不健康的需要则会产生过错行为,形成不良品行。例如,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强,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不良的品德行为。应该指出,学生的合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不仅道德需要得不到发展,而且会盲目寻求补偿,生理

3、性的低级需要、畸形的物质或精神需要就会膨胀起来,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品德行为。  2.不良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体验的原因与表现多种多样。如,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形成“情感饥饿”状态;部分学生爱憎颠倒、好恶不分,喜“结伙”、重“义气”;有的学生被老师和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损,过多的失败挫折等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还有的学生受外来的烦恼扰乱产生不满、憎恨、愤怒、嫉妒等各种不良的心态体验,加之青少年血气方刚,感情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产生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  3.不正确的道德认识  一些学生道德上无知,正误不分、美丑不辨;一些学生不懂法律,法纪观念淡

4、漠;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是非观念颠倒。这些都是产生过错行为、不良行为的基本原因。还有些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了道德认识与情感方面的“意义障碍”,妨碍了学生理解、接受与遵循道德规范,他们或者会曲解道德规范,或者虽然理解但内心不愿接受与遵循,从而导致产生过错行为。  4.薄弱的道德意志  有些学生虽然了解道德规范,但是意志薄弱,不能坚持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为,而是受个人欲望支配,不能抵抗“诱惑”5因素,因此出现明知故犯、知行不一的情况。一些品德不良的学生在意志特征上出现明显的两极性,即正确方向上的自卑,良好品德上的意志薄弱;在错误方向上的自负,畸形发展的意志力。  另外,学生不良的习惯,以及

5、他们在心理发展中的某些特点,如好奇心、盲目模仿心理等,也可能成为产生过错行为的一个原因。  二、矫正过错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学生的可塑性较大,只要教师弄清了情况,了解了原因,采取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学生的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这里主要针对上述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1.净化心理杂质,提高精神境界  按心理学的要求,家长、教师应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其不合理的需要,同时要引导和培养他们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因为若七情六欲、思虑情怀,尤其是各种不健康的需要过多、过盛,都能导致身心的不安宁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必须净化心理中的那些杂质,使精神和心理达到

6、一种清澈。这样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而且会使自己的气质高旷起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静”“俭”“淡泊”等都是净化的方法,都是一种“舍”的精神。要舍弃和排除心中各种不良的嗜好、欲望、情绪干扰以及性格、气质上的弱点。只有这样,人的心理才能处于安宁平和的状态,从而避免过错行为的发生。这种从内心入手的方法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根本性方法,佛家称之为“禅”、道德家称之为“清心寡欲”,若能教育学生持之以恒,不仅可有效抑制过错行为的产生,消之于萌芽状态,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消除情绪障碍,改善师生关系5  

7、有过错行为或不良品行的学生,大多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训斥、惩罚,同学的指责与嘲笑,他们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立情绪,对老师、同学容易产生不信任、猜疑甚至故意心理。教师应先动之以情,关心、爱护、尊重、谅解、帮助他们,而不是训斥、惩罚。要转化,首先要感化,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来温暖、来医治。教师真诚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首要条件。同时教师还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帮助改善其同学关系,创设促使其转化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这也是消除其情绪障碍、矫正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