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2256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摘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当务之急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2、2-2589(2012)26-0191-02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特别是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1]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积极探索和坚持改进《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
3、使得该门课程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7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对《概论》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视,自觉地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积极更新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理念主要以教为主,侧重于教师单纯的讲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侧重于理论的抽象讲解,忽略了理论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侧重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忽略了现代教学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授教过
4、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党的某一理论出台的具体环境、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的传播,而是要着重于新时期如何用唯物主义发展观来指导学生在以往的理论中找寻适合新时代的理论因子以发展的理念为解决新问题,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提供理论依据,这也是我党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现实问题,更要教会学生应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来认识我们周围的事与物。将每一位教学参与者都置身于教学活动当中,以学生个人的亲身参与来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被动理解为渐进发现,充分发挥
5、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能满足学习主体求知的需要,而且能提高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当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诉求,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培养学生能力的促进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真正诠释“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7的教学理念。 二、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概论》课在高校普遍采用“大班制”的教学方式,每班人数一般都在七八十至百人,甚至更多。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理论的学习中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特
6、别是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展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即时可获得性对大学生评断教师教学效果确立了一个较高的标准,这就为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改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可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精彩的课程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重要前奏。《概论》课虽然以理论为主,但教师仍可采用设问式、案例式、影像资料的播放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课程导入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该节课相关的案例,用提问的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展开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以活生生的现实启发学生主动用所学理论思考现实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特别是
7、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网络课堂的共享,把这些信息量大,资料翔实、表现活泼的教学资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以形象而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变抽象为形象,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直观,更加透彻。”[2]7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不应还停留在以往单纯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和典型事件,和学生一起运用《概论》课提供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方法,联系师生的亲身经历、媒体报道、网络信息和其他渠道获得的活生生的例子联系该堂课提供的理论依据解
8、决这些问题,加强学生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将祖国命运和自己前途密切联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对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