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1501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探析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计算机课程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课后实践途径,教师应加大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学生认知特点、课程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机领域。本文重点从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气氛等几个方面探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创新能力课程目标 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学生如果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对其未来发展特别是
2、就业方面都有着较大帮助,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计算机课程更具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1]其发展变化较快,教师应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获取最新计算机技能;其次,计算机课程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5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接影响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学习现代化计算机课程,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计算机创新教学模式讲座,[2]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在
3、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通常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知识,导致部分学生比较排斥学习计算机技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3]充分扮演好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引导者。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应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操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分层教学法等模式,充分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吸引学生计算机学习注意力 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很多
4、生产生活领域都要借助计算机技术,为提升计算机整体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4]更好地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技巧。 1.改善计算机教学环境 在学生上课期间,学校应明令禁止其他人员在教学区域大吵大闹,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知识疑难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解决学生课堂问题。[5] 2.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5 计算机课程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要求学校配备完善的
5、电脑等基础设施。当前,部分高校教育资金短缺,导致电脑等设备不完善,降低了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积极寻求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帮助,[6]引进充足的教学资源,建立现代化计算机学习场所。 丰富计算机课堂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1.落实学生课程教学评价 大学生个性突出,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认知特点、基础知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展现出的兴趣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此情况,教师应落实学生课程教学评价,以动态的眼光评估学生,[7]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2.转变计算机考核方案 传统的计算机考核主要以纸质考卷为主,这种单一的考
6、核方式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计算机课程考核方案,加入相关实践考核环节,让学生在考核过程中放飞想象,大胆地加入自身的设计,提升学生计算机的运用水平。[8] 3.拓宽课后实践活动 计算机课程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索实践。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将其分成科学的学习小组,并布置计算机课题任务。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5 一是开展教师培训。学校应定期进行教
7、师培训,进一步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程度,并教授教师对应的教学方式,提升计算机课程整体课堂效率;二是引进先进教师力量。学校应不断引进先进专业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使其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大对计算机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建立学生计算机学习实践场所。不断引进先进教学师资力量,开展讲座培训、讲课评课等活动。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雷生、姜延秋:《韩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模式研究――基于对韩国高校公寓管理规定的调研分析》,《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
8、年第4期,第29-39页。 [2]刘雨:《以就业为导向的区域(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