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ID:31501062

大小:11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2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1页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2页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3页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4页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记叙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应以“顺学而教”为宗旨,设置课堂三个环节,即问卷调查与前测并行,全面把握学习起点;课堂训练与中测兼容,适时调控课堂教学;拓展阅读与后测渗透,真实检验教学效果。通过衡定“测”与“练”的效果定教定学,从而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记叙文教学前测中测后测顺学而教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章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高效的阅读教学必然基于高质量的对话,而“知己知彼”是顺利“对话”的保证。语文教师必须深入地、独立地钻研文章,方能做到“知己”,这一方

2、面我不再细述。  “知彼”是传统意义上的“备学生”,问题在于现实的阅读教学,“备学生”往往虚化或者模糊化为阅读能力起点的强、中、弱三档,无法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需求,学情分析成了空谈,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顺学而教是对传统“备学生”的颠覆,科学安排相应环节,聚焦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状态与学习结果,改变固化的阅读教学习惯,真正实现记叙文阅读的高效教学。  一、问卷调查与前测并行,全面把握学习起点1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海量的网络资源,网络双刃剑的特性越发明显。面对丰富的资源,学生用之得当是关键。但当前网络资源使用的难限制与不可控,反而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拦

3、路虎,学生从预习到训练均可轻易得到现成资料,使阅读教学课堂不时呈现“虚假对话”。对学习起点的把握更难逃其咎,为使预习阶段摆脱网络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问卷调查与前测并行,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完成问卷调查与前测试题。语文教师可以有机整合问卷与前测卷中传递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泥人张》一文的问卷调查设置如下:  (1)喜欢本文的理由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三条。  (2)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预习本文,这种方式好不好?请至少写出三条理由。  (3)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预习本文,在理解上有什么障碍?请至少写出三处。  《泥人张》一文的前测试题设置如下:  1.字词

4、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阔绰撂瞅怵裤裆抠戳  (2)用“艺高胆大”和“大名鼎鼎”两个短语写一小段话。  2.内容理解:  (1)通读课文,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俗世奇人”是什么意思?  (3)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11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此处夸张的作用?“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手艺人怎样的态度?每一位传奇人物的故事,都是悬念迭起,试找出文章中设置了哪几处悬念?这样写能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4)精彩赏析。  

5、语句: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要点:人物描写  赏析方法:描写方法+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我来赏析:在没有网络支撑、没有相关参考资料、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的背景下,学生细读课文,完成前测试题。通过答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起点,真实呈现学生对文章从内容到写法的原生态理解。在字词积累上,给加点字注音部分,错误集中在“撂”“瞅”“怵”等字上。在内容理解上,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俗世奇人”内涵的理解,透过文句探究作者对手艺人的态度,学生对这几个问题回答得比较到位;但对于泥人张“奇”的具体表现,部分学生的理解仅浮于表层。在表

6、现手法上,夸张与悬念掌握得很好,而对人物形象赏析的能力却比较薄弱。基于上述情况,结合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缩略)。  教学目标:  (1)积累撂、瞅、怵等字,了解作家冯骥才。  (2)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感知泥人张“奇”的形象特点。  (3)学习曲折有致、巧妙安排情节的方法。11  (4)体会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感知泥人张“奇”的形象特点。  (2)学习曲折有致、巧妙安排情节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2)了解作家作品;  (3)词语过关;  (4)比一比概

7、括能力;  (5)析一析人物形象之“奇”;  (6)理一理故事情节之“巧”;  (7)品一品作品语言之“妙”;  (8)评一评泥人张的做法;  (9)小结。11  问卷调查、前测后的信息处理分析,即可视为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只有把学情分析到位,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了如指掌,才有可能确定学习起点,制定适合本班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充分关照学生需要,是学情分析取得实际效果的前提。学生需要的可视作记叙文阅读的知识能力背景与期待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之间的落差空间,深入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