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

ID:31500659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_第1页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_第2页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_第3页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_第4页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及社会责任建构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历史知识传播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场域。尤其在新媒体场域中,公共历史传播者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经常传播一些所谓“历史真相”来混淆视听,造成受众的思维方式混乱。因此,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建构其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历史知识,避免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受到伤害。  关键词:新媒体场域;公共历史传播;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章编号:1008-4355(2016)05-0

2、124-05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5.1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公共历史知识传播平台成为与传统历史教科书争鸣的重要场域。某些传播者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所谓“历史真相”来混淆视听,误导广大受众,使其篡改或伪造的历史成为消解主导意识形态的工具。这些所谓的“史实”在新媒体场域内广泛传播,易于成为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谣言之素材,冲击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因此,如何分析新媒体场域中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社会责任感缺失及其建构

3、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均值得我们关注。  一、新媒体场域内的公共历史传播乱象10  历史在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之同时,也对社会转型中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层面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诚如清代龚自珍所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1]这段话虽有些危言耸听,但细细品味确有一些道理,即“灭国”与“去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公共历史知识传播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事实上,公共历史传播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历史教科书的“斗争”。在

4、这里,我们且就当今某些历史传播的内容作些剖析。  其一,歪曲、丑诋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幅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年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经常传播一些“抗战前夕中国GDP是日本两倍”等说法,使某些人得出“今不如昔”的谬论。事实上,这个“GDP”并非今天国内生产总值(GDP),而是按照所谓的购买力评价及其他非可靠要素,推算出所谓“国际元”范畴(相当于某年的美元比价)。若按照该“国际元”标准

5、,1936年中国为3033亿,日本为1574亿,相比之下英国为2841亿,德国为2997亿,那么中国不仅比日本高一倍,而且比英国、德国均高出很多[2]。显然,与其说传播这些荒谬言论的人连基本的数学常识都没有,不如说他们企图引导缺乏历史知识的人们来消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导思想,瓦解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0  某些公共历史传播者经常利用其影响力对受众进行误导,主要体现在全面否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某微博借一幅图指出:这是一组关于民国时代来往于南京和上海之间豪华专车的照片,摄于1948年。看这豪华程度,一点不逊于现

6、在的动车组。更滑稽的是,一群受到蛊惑的受众盛赞民国时代上海到南京的豪华铁路列车,批评当今高铁建设问题,如“民国时期的京沪铁路从上海到首都只要八个小时,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动车。”殊不知,1948年中华民国的首都是南京,而南京距离上海只有不到400公里。  其二,利用人们对当前某些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丑化和抹黑光辉的中共党史。例如,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一名女子在麦当劳餐厅被6人殴打致死。事后,官方微博指出,山东招远发生的故意杀人案,6名犯罪嫌疑人系“全能神”邪教组织成员,为发展组织成员,向在事发餐厅就餐的人索要电

7、话号码。遭受害人拒绝后,将其残忍殴打致死。然而,某些传播者却借此  煽风点火。某传播者把握可乘之机,利用微博发文:1927年彭湃同志建立海陆丰苏维埃,宣称要让反动派的鲜血染红海港。1929年彭湃同志被捕。反动派问:“你不怕法律?你不懂杀人抵命么?”受尽酷刑的他笑着说:“我不怕,我信共产主义。”这段话引起不明是非的受众讨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迹其中,甚至用嘲弄的语气起哄:“这个是什么教?”“为什么为了一个主义要死那么多人?”“异曲同工”、“昨日重现”等等。  其三,假借反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之名,质疑社

8、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一些公共历史传播者深谙“去史”的舆论作用,大力丑化、歪曲列宁、斯大林的革命领袖形象,否定他们在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些所谓“历史”10往无产阶级领袖身上?o脏水,借此搞乱人们的信仰。  其四,借西方历史人物言论,导致人们对国家秩序的思想混乱。  当前,一些所谓公共历史传播的“精英”、“新锐”把历史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