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0460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诗意的教学 理性的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意的教学理性的回归 摘要:为什么我们全力以赴了,高考成绩却不尽人意?本文试图通过两节风格迥异观摩课的教学案例,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入手,以诗意的教学风格和理性的教学回归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追寻历史教学的真谛,探索高三历史复习课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三复习课;诗意教学;理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30-02 充满诗意的课堂,其主旨在于教师能用诗意般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画般精致的匠心锻造课堂;用诗画般丰富的意蕴经营课堂;用诗画般澎湃的旋律
2、激情课堂。诗意的课堂既是追求唯美的课堂,更是迸发智慧、传递真理、彰显人性的课堂。感谢安庆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池宜两地历史教学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怀宁中学李序林老师、安庆市杨桥中学刘天鹏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大气、充满诗意的高三复习课。就我个人而言,本次观摩交流的收获很大,也引发了我对正在进行二轮复习的有效教学的深深思考。 个人认为一堂高质量的高三复习课应该具备两大因素:一是围绕高考知识交流的丰富性、参与性、有效性;二是情感交流的启发性、愉悦性。良好的历史知识与和谐的情感共鸣构成一堂好的复习课的动人旋律。两位老师一如诗情画意般的优雅的指挥家,推动着
3、课程主旋律一次次达到高潮。7 一、诗意激趣,引领学生神入历史 一节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推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刘老师在《1912-1928年中国政治之演进:从革命到革命》一课导入中,以民国时期重要人物的肖像画为情境,引导学生识别人物和时代。有些熟悉的图片学生们一眼即识,针对个别相对陌生的面孔,他们便接头交耳地议论开来……短短的两分钟的导入,课堂上一下子“热”起来,学生在瞬间呈现出探究新知的生命活力。刘老师及时推进新课:回望百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在1912-1918年的他们革命了,失望了,启蒙了,敢问路在何方?这样带有叹词的设问,让学生惊呼:原来历
4、史也可以是小清新的!与刘老师风格迥异的怀宁中学的李老师在《古今政治制度的智慧》一课导入中,选择了主题导入方式,引用了美国前总统布什的一段智慧名言:教师启发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其中“笼子”指什么?各国是怎样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理想?激发学生对古今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复习的浓厚兴趣。 二、诗意设计,引领学生探究历史 通常由于高考的压力使得高三复习课显得缺少生气和活力,生硬地热炒现饭更让学生索然无味。如何去“榨取”他们灵魂深处那一点求知若渴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 两位老师都侧重于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历史框架的搭建,跳出狭小的专题,构建“大历史”的
5、知识网络,更与高考接轨,研读近两年高频考点,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几年的高考难易程度,又不会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充满了恐惧。李老师一课共设计了三个高频考点,每一个考点的专题复习均按知识结构图―考点权衡―智慧之光―7典例解析―得失反思等模式组织内容,以“智慧”为课魂统领整节课,立意高远,让人眼前一亮,不由拍案叫好。刘老师的一课内容,学生多知之不详或体系混乱,尤其是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极易造成高考命题的“灾区”。刘老师在复习课中大胆尝试整合必修一、三、选修二涉及此时段的内容,关联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陈独秀、周年热点事件等,形成
6、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整体把握,并梳理出这一阶段演进过程的三个部分:1912―1918:革命了,失望了,启蒙了;1919―1921:愤怒了,爆发了,诞生了;1922―1928:合作了,失望了,革命了,诗画般?A立意,让人耳目一新。两节课整体设计均采用知识网络构建模式,整节课内容浑然一体。多媒体运用则是采用图片、文字资料、影像片断相结合方式展开。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探究、合作,学生思维活跃,论述问题过程中,有的甚至引经据典,角度新奇。 三、诗意冲突,引领学生辨析历史 (一)辨析能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问题 高三历史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它具有自己
7、鲜明的特征。在教学目标上,并不是单纯的“复习”旧知,他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高起点,高要求,更要强化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选择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思辨冲突中感悟成长。7 李老师在梳理《古今政治制度的智慧》线索时,采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古到今、由中国到世界的顺序演进的。在讲述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时,教师展示了两段图文并茂的材料,引导学生以两则材料和相关知识探索领悟古希腊民主设计中闪烁着智慧之光,人类的政治文明该往何处发展?全班同学自觉进入互动讨论,没有
8、刻意的小组安排,每位学生可以前后左右地相互讨论,教师深入群体之中,或参与辩论,或平等对话,适时调度课堂气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