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

ID:3150018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_第1页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_第2页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_第3页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_第4页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无声语言变有声艺术  摘要: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堂,但近年来,由于现代化教法的冲击、课时的限制、教学功利化倾向等原因,使得诵读环节被排挤到语文课堂极其次要的位置。甚至有教师人为地把诵读与课堂割裂开,使之仅在早读时间以正字音梳文意为目的进行。即使在课堂上,诵读教学的现状也是问题百出,这一语文传统教学方法到了亟须“拯救”的地步。本文将通过分析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建议,再现诵读教学让书面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艺术方面的魅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存在问题;策略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

2、02-0248-02  诵读是声音对文字的触摸,是对作品气息的直接感受,是一种信息的再创造。它既是语感的,又是能力的,还是审美的。作为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诵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品味意境、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鉴赏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学语文教学,许多传统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现代化的冲击,语文教学渐渐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重写轻读”的畸型道路。其实,诵读教学水平是教师设计水平的一个很重要标志,诵读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学生如何“学”,更在于教师如何“教”。6  本文将从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诵读教

3、学的一些建议两方面谈谈理解。  一、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诵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许多老师习惯在正式讲解课文前让学生们齐读一遍,可齐读的目的是什么?是正字音?疏文意?或是其他?都没有明确要求,学生们齐读毕,看似热闹,实则“为读而读”,水过鸭背,充其量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这样的诵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2.诵读流于形式,层次单一。有些教师往往把诵读等同于齐读,而齐读又往往固定为继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后的第三环节。齐读时或是只求气势,整齐划一,或是把目的设定为正字音,都有失狭隘。  3.读中没有指导,读后没有评价反馈。对

4、诵读技巧的处理正是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体现,有的同学没有以理解作为诵读的基础,甚至没有抑扬顿挫,只觉得不断升调发高音就是感情充沛。有些老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便一味继续点名:“还有谁要来试试?”或“XX同学,你再来一遍”。这类话语其实就是对上一位学生的否认,潜台词是:“刚才的诵读不理想,不是我想要的。”殊不知,这种“不满意”正是巨大教育空间的所在。老师必须明确指出在哪里应该读重一些,哪里是情感核心,读长句应该怎么停顿,怎么拖长音调等等,否则就算有老师范读,学生还是不得其旨,只能感叹:“读得真好!”至于怎么做才能读得和老师一样好,他们仍是一无所知,或只能停留在刻意模仿

5、的层面。6  4.覆盖面窄,诵读成为少数人展示风采的机会。诵读需要有强烈的表现力做支撑。建班之初,如果班里有那么几位同学表现出有诵读的表现欲或能力,久而久之,个人诵读的活儿就会落在这几个人身上,尤其到了公开课,老师说罢:“有谁能来给大家诵读一下?”全班同学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那几位学生身上,而这几位同学也在所不辞地“担起重任”,举起手来。久而久之,“哪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呼吁便落了个“有形式无实效”的下场,成为仅有几人的展示风采的机会。  二、对诵读教学的一些建议  1.重视诵读的地位,做好诵读示范。在对待诵读的态度上,教师首先要明确:诵读不是课文教学的附

6、庸物,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不是教学中的一种简单过渡,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诵读不能流于形式,时间上要绝对充足,次数要多,形式要丰富。如果学生读不懂,甚至读不顺,教师便着急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整堂课都是失败的、牵强的。让学生读之前不如老师先读,“抛砖引玉”,激起学生展示欲,这里要提醒一点,如果教师有较好朗读能力,那就尽量不要让现成的朗读录音代替“真人秀”。6  2.诵读要有角度,分层次,多手段。一般而言,第一次读可齐读,要读得语速平稳,语调清晰,流畅响亮,并且人人出声,带热课堂氛围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往下则根据文体或内容的不同安排读的次数和形式,可分角色

7、诵读,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给听者以真切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指名诵读,通过听学生对诵读的处理感知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方向;还可以小组轮读,男女轮读,配乐诵读,当然,也可自由诵读,总之要读得有急有缓,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理解。这样的诵读层次明诵,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之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学生没有厌倦感,便容易渐入佳境,读出效果。  3.注重评价,并给予学生切实而有用的方法指导。教师在评价前要用心聆听,切实发现他们诵读中的优缺点,甚至具体到留意其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的处理,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一定要杜绝廉价的泛泛的肯定――“不错!”“读得真好!

8、”也不能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