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9396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浅析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好奇心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创造精神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着学生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教师可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好奇心;小学教育;作用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经常会为学生调皮捣蛋的行为深感头痛,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并非学生所有的调皮捣蛋都是“无理取闹”,其实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是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新事物产生一种过激反应。好奇心人皆有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果教师一味严格要求和限制,要求学生只按老师的想法去做,长此以往,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扼杀,创造力也会随之消失。反之,如果
2、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好奇心,“俯下身子”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并择机予以正确、科学的引导,让好奇的种子在学生心里发芽,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3 笔者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课间,笔者班级一个小女孩哭着跑来告状,说男生刘某拿毛毛虫来吓唬她。笔者一听,自然火冒三丈。刘某向来调皮,经常花样百出地捣蛋,笔者想借此机会一定要好好批评批评他。于是笔者把刘某叫到面前,质问他为什么拿虫子吓唬女同学。谁料刘某不但不害怕,还笑嘻嘻地把手伸过来,说那不是虫子,是在上学路上捡的,并不会动。笔者定睛一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的确不是毛毛虫,而是杨树花。初春时节,杨树开花,风一大便满地掉落
3、。此时笔者的火气已消大半,知道这孩子定是不知道杨树花为何物,觉得新鲜好奇,才拿来给同学看。于是笔者就简单给他介绍了一下杨树花的来龙去脉,并嘱咐他不准再用这东西吓唬女同学。可随后几天,班里不断有学生拿着这种“毛毛虫”搞恶作剧,笔者屡次禁止学生拿杨树花到学校里来,可总有学生偷偷带来。后来,笔者转念一想,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觉得这种东西非常有趣,与其抑制他们的这种行为,不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于是当天,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观察杨树,比比谁的新发现最多。” 第二天上课时,笔者又布置了一道讨论题:“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杨树。”这时学生们都踊跃地举起小手来,一个学生起来说
4、:“杨树上挂着许多‘毛毛虫’。”笔者立刻给他纠正:“那不是毛毛虫,那是杨树的花。”看着孩子惊讶的表情,笔者接着问:“哪位同学能够具体描述一下杨树花的样子?”话音一落,学生们便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说:“杨树的花外面是咖啡色的,里面的芯是绿色的。”有的说:“杨树的花跟别的花不同,它外表毛茸茸的,像长着一层柔软的鳞片,摸着软软的,很舒服。”还有的说:“它长长的,一串串挂在树上像鞭炮,落到地上像毛毛虫,风一吹,像一群小精灵在跳舞……”笔者对学生们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并赞赏学生们观察得仔细,说得好。这时,笔者继续发问:“除了杨树花,同学们还看到了什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我发现杨树的
5、枝是朝下长的,如果长出叶子,肯定会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看到杨树非常高,它的树干,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那上面有很多‘眼睛’。”3接下来又有很多学生描述了他们眼中的杨树。说实话,孩子们观察到了杨树的许多细节,有一些甚至是笔者都从未注意到的。结果可想而知,那节课的气氛格外好,学生回答问题特别踊跃,在发言的同时既锻炼了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笔者又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杨树写成一篇日记。从此,“毛毛虫”被学生们观察得“体无完肤”,了解熟悉之后也就没有了神秘感,当然也没有人再拿它来做恶作剧了,因为大家都不再害怕了。 因为“毛毛虫”,笔者上了一堂满意的课,这堂课集口语
6、课、自然课、讨论课于一身,收获远大于对他们讲一堆大道理。笔者没有生硬地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小小得意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当初没有采取强硬制止的做法。人来到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新事物、适应新事物的过程,这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犯错”,而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那么,教师应如何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引导和保护,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塞缪尔
7、?约翰逊曾说过:“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笔者相信,只要悉心呵护学生的探索精神,用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大胆肯定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就能培养出更多的“牛顿”。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