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

ID:31497864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_第1页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_第2页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_第3页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_第4页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读课文拓展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略读课文在教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平台。略读课文教学可简约却不能简单。从文本出发,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读写实践,推动拓展阅读等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略读课文;拓展;教学;策略  略读课文因为有了“略读”这个标签,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泛读而过。若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事实上,略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是对精读课文的主题、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延伸和拓展,是逐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2、的有效平台。采取拓展性教学策略,可以让略读课文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利用关联点,把语言积累嵌入课堂  《金色的脚印》这篇略读课文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学生读到“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三个相同结构的叠词连续出现的作用――刻画了孤清、悲伤、让人心生同情的氛围。进而追问学生:在光秃秃的树林里,冷清清的月亮照着孤零零的窝,可怜的小狐狸在嗥叫什么呀?大多数学生像善良的正太郎一样,敏感地觉察到它是无助地叫着“妈

3、妈──妈妈5──”然而,语文教学如果仅止于此,是不够的。教学时,我把小狐狸的呼唤和冰心爱的哲学中母爱的部分关联起来,设计这样的一个语言积累环节。  师:是的!失去自由,失去母爱的小狐狸在呼唤妈妈。我们来听听它的心声――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想躲到你的怀里。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中冰心自己对母亲的依赖和眷念如若风雨中的鸟儿归巢,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怀抱的温暖,进而体会到了小狐狸失去自由的孤单和悲伤,也为学生理解下文老狐狸想方设法救小狐狸打下了情感的铺

4、垫,使语文课堂教学连贯通透起来。  让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时,有学生结合句子“老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谈自己的感受:狐狸的牙齿再锋利,也硬不过铁呀!在它们一次次咬铁链的过程中,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木桩”和木棍是不一样的,咬“木桩”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教学中,我再次把母爱的句子相机嵌入了课堂――  师:如果说,回到妈妈的怀抱是小狐狸的心声,那我们也来听听狐狸妈妈的心声吧!  (课件出示,生齐读)5  孩子,我可爱又不幸的孩子  你是我折翼

5、的天使  为了你能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走  我――永不言弃!  学生在学习略读课文时,除了感知文本的语言特点(如《金色的脚印》一文让学生领略了平实语言的独有魅力),通过不断地嵌入课外资源,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进一步增加了课堂的厚度。  二、结合空白点,把读写结合渗入课堂  《金色的脚印》结尾是这样写的:“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雪地里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预示着狐狸一家又开始了甜蜜欢乐的生活,这是故事美丽的结局。同时,这样美好的结局给人以遐想:狐狸一家和正太郎还会相见吗?教学中,当把这个

6、开放性的问题抛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在前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对狐狸一家和正太郎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有了深切的感受,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会再次相见。  那他们会如何相见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们想像得出,他们相见的场景一定充满温情。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写一写他们相见时的情形吧!  (出示课件)  场景一:一天,正太郎正在屋里写作业。忽然,门“吱”的一声,  场景二:这天,阳光明媚,正太郎到山谷里采花,  课堂上,学生不管选择哪个场景,都能围绕着人与动物之间“5互相信任、和谐相处”这个主题展开想象,

7、描绘出了一幕幕温情的画面,“读”和“写”两个环节之间顺畅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激发兴趣点,把拓展阅读植入课堂  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囿于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完成语言文字训练,还应该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教学《金色的脚印》拓展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活动的――  (师生评议“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相见时的情形”读写结合后)  师:咱们六年级的孩子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那作家为什么不写他们相见时的情景?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关于他们相见的场景,咱们班几十个同学,就有几十种想法。原

8、来,作家之所以不写,是要把更大的想象空间留给我们读者,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啊!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作家?  学生齐:想!  出示作者图片和作品封面,并引导学生查阅百度百科资料。  教师相机介绍椋鸠十的人生经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