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ID:31497679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_第1页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_第2页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_第3页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_第4页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网络空间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兴起,便捷了信息传递,开放了舆论表达,使网络日益成为信息的策源地和集散地。互联网是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对象、条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的广泛应用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本领。  关键词:网络环境;网络舆情;意识形态;工作规律  我国高校网络舆情问题不容忽视  1.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意见表达平台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快,公众能够在第一时间知悉社会热点事件并进行评论。因此,我国公众网络意见参与率异乎寻常地高,网络日趋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从

2、国际关系学院目前在校大学生情况看,网上获取资料和新闻几乎成为唯一的渠道。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网页数量达到1,899亿个,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利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高达85.8%。[2]92014年,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43.8%的网民表示更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和意见,而这个比例在年轻人中则更高,具有越年轻越偏好使用互联网的现象。在20岁~29岁的网民中,61.4%偏好使用互联网,在10岁~19岁的人群中,该比例达到65.9%。青少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表

3、达意愿更强烈,更乐意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3]到2014年,网络已成为公众日常主要信息的获取渠道:个人互联网应用中,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的网民使用率分别为80.5%和80.0%,手机搜索和手机网络新闻的使用率分别为77.1%和74.6%。[4]可见,公众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分享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来源;把网络和移动网络作为重要的言论场所和意见平台。  2.互联网成为社会矛盾的快速反应喉舌  互联网具有传播及时、空间无界、形式无限等特点。仅凭一句话、一张照片构成的新闻和意思表达,不可能在传统媒体上占据一席之地,而互联网则给予非专业传播者以无限发挥的空间。新

4、兴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APP,包括QQ、微博、微信等,更是对信息收集和网民的虚拟聚集提供了加速度,利用不同的“群”或“朋友圈”等迅速扩散消息,甚至煽动情绪、推波助澜。与之相对应,传统媒体篇幅有限、信息发布周期相对较长,内容又受到局限,民意表达滞后在所难免。以报纸为例,新闻需要采写、编辑、终审还要经过印刷,才能完成将新闻从无形到有形的加工过程。此外,报纸版面有限,又是单向发布,不能实时互动,如果再加上各种原因使新闻报道不及时甚至不真实,其不足正好成为新媒体侵占阵地的前提。可以看到,作为公开的舆论平台,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集散地以及各种意识交锋的主阵地。公众

5、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表明政治态度,成为社会矛盾的快速反应喉舌。  如果社会环9境不佳,公众言论在现实中和传统媒体上得不到畅通表达,网民就会通过网络曝光社会矛盾、表达利益诉求,并且可能怀着负面情绪发表负面言论,激起网络舆情风暴。此外,互联网可以打破国界,与国外网络舆情相互渗透和互动,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3.互联网对在校学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数据表明:青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体。截至2014年12月,最新数据显示,网民中年龄在10岁~19岁之间的比例为22.8%、20岁~29岁之间占31.5%、30岁~39

6、岁之间占23.8%;按照职业结构分类,学生群体占网民总比例最高,为23.8%,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22.3%,企业/公司一般职员占14.2%。[5]在校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有四个特点:一是正在接受教育,有较强好奇心;二是信息来源绝大部分来自网络,是典型的“低头族”;三是年龄较小、学历尚未完成,或者个人理想和梦想还未实现,尚未得到社会或群体的承认,个人意见表达得不到重视;四是比较单纯、容易冲动,有强烈的话语意识,对于社会不公现象容易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迅速表达意见。  互联网为青年群体开辟了自由开放的空间和论坛,让他们有了就业前就成为“记者”、作者、发言人、评论员的机会,从

7、而有可能吸引社会眼球,引起舆论更大范围的关注。而当这种舆论和观点是盲从的,或者是错误的,就可能误导其他青年学生和网民,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现实中,偶然出现学生在网络上号召罢餐、罢课等言论,引起不明真相的学生围观或跟帖,“一边倒”地站在学校管理者的对立面上,通过互联网舆情将事态凸显、放大,成为大规模群体事件的导火索。  管好用好网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要求9  从近几年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速度与现状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和观点传播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发展新常态。因此,互联网和网络舆情治理考验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也是检验一个学校意识形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