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

ID:3149755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_第1页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_第2页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_第3页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目前,我国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在成长中由于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也忽视了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中职教育及中职学生的特点,重点提出在教育过程中的合理运用同理心可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同理心中职教育  一、中职教师需要特别运用的一种教学心理――同理心  中职教师在培养学生品德、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特别注重同理心的运用,这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及自我修养的完善和提高。  1.同理心的概念及提出  同理心指在

2、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于1951年提出的。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范式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出发点,体现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和目标。  2.中职教师需特别运用同理心的原因  通过总结一线执教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同理心需要在中职教育中加大运用,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4  第一,教育本身需注重人性化发展,把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放在教育目的的首位。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成为有丰厚精神的人。而同理心

3、的相关内容在德育、职业沟通、团队合作、礼貌礼仪等课程中有显性或隐性的体现,某种程度上是几门职业素质能力课程的核心及交叉内容,可见其重要性。  第二,一部分人扭曲的“三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不良影响,侵蚀着校园这片净土。  第三,中职学生大多数内心脆弱敏感、意志力较差。他们不仅学习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二、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  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中同理心的章节,进行课堂讲授;同时教师需注重言传身教,在与学生交往中身体力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1.利用课

4、上时间讲授同理心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在授课时向学生讲授同理心相关知识,建议课时90分钟。  2.教师运用同理心能力的提高  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便是亲自示范。通过实际授课,笔者深刻感受到在课堂上多用“这一问题我解释清楚了吗”取代“这一问题你们听懂了吗”,或者用“我们还可从哪些角度思考这类问题”取代“你们还可从哪些角度思考这类问题”4,在细节处理上以同理心为桥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感悟运用同理心的巧妙之处,让学生在悟中学,在学中悟。  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相处时,要注重倾听学生并做出适度、积极的回应,而非武断地评论学生。  三、在中职教育中运用同理心的优势  

5、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社会、家庭等不良影响使得他们在中考或高考中失利。学生心理脆弱、自我激励能力较差,多数具有自卑心理,职业核心能力存在明显缺陷。教师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引入同理心可激发学生的自我反省意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可使他们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上更周到、细致,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在职场游刃有余,为个人综合素质加分。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如果将同理心运用得当,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在与学生维持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更多的正能量

6、影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也使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人格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魅力和真谛。  四、同理心在中职教育中运用的建议  在各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准确找到同理心的切入点,与课程相关内容紧密结合;各课程之间紧密联系,找出交叉点,将其作为核心线索,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例如,在礼貌礼仪课程中,以礼仪的最高境界即言行中顾忌他人感受、心中有他人为切入点引入同理心;在职业沟通能力中,结合倾听部分,推介同理心的相关内容;在团队合作中,以团队成员间相互友爱为依托,适时提出同理心。4  同理心的教育应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大背景,与联系社会的热点事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环

7、境,更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石伟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俞毅.品质职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姜蕙.顺德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4]路海萍.职业教育概论[M].成都:巴蜀书社,2011.  (作者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