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6970
大小:1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极建构:超越“工具理性”旨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积极建构:超越“工具理性”旨趣 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实践性知识形塑了教师的专业生活,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1]。学界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如此关切是现实和历史融合的结果,一方面来自于变革时代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源于我国教育教学文化中长期以来盛行实践逻辑的潜在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既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构建的产物。已有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变革中的应然价值,而忽视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实际存在的价值取向。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认识旨趣在赋予了教师实践性知识以有效
2、性与操作性的同时,却异化了教育成人的根本目的,走向了精致化的规训之路。基于规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对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技术性应对,误解了教育活动作为创造性的本质规定,是对教学方法崇拜的现实表现。在这里工具理性为旨趣建构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人性的消极假设,关注了教学中有问题的学生,注重了教学控制,维持了表面教学的秩序,根本阻碍了学生对可能生活的向往和教师的教学创造。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结合教师专业生活进行分析,试图以人性的美德和善良为出发点,以幸福的追寻作为终极价值,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升提供可能的路径。 一积极的力量与教师实践性知识 10积极心理学是
3、20世纪末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一股新的思潮。其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认为消极的心理学背离了心理学存在本意,陷入到了危机,积极心理学着眼于研究积极的和有用的东西,关注爱、自尊、动机、康复以及幸福感。[2]在塞利格曼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后也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学术传播,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积极”运动。这股思潮不仅仅在心理学学界备受关注,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自从本-沙哈尔开设的“幸福课”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程以来,积极心理学成为了追求幸福的代名词。1999年美国发布了《积极心理学宣言》并在其中明确界定:“积极心理
4、学乃是一种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它旨在发掘使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学运动,给了心理学界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超越了传统心理学,只是关注疾病和失衡的旧模式。”[3]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的新生思潮,其广泛影响力早已经超越了心理学学科范畴,逐渐受到教育学界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视角。 10从历史的发展而言,专业化时代中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层出不穷,积累了大量关于教师发展的知识,对于超越经验积累的教师发展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职业遇到了众多的挑战,尤其是在当下教育变革的环境中,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教师
5、的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加剧了教师工作的压力,使得教师这个职业在备受羡慕的同时也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灵负荷。如果这种负荷超过了承受的阈限又无法得到有效的排解和释放,就会成为个人的消极心理,甚至演变为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以及职业倦怠。这样不仅没有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反而束缚了教师专业发展。究其原因而言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一旦忽视了这一内在因素,就会让专业化走向歧途。我们看到,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承受着课堂内外源于社会、学校、家庭的多重压力,遭遇到教育内外的各种突发事件,专业生存空间被逐渐挤压,教学的勇气逐渐衰退。尤其是教育民主化的时代中,人们对教育
6、的批评已经公开化,教师的问题在教育批评中被无限制的夸大,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尊严。在这样专业生活中,教师无法体会到专业满足的同时,其个人的幸福感也备受影响,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视野强调了教师的内在的积极的力量,重视教师自身的潜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过程需要以专业认同为前提,唤醒教师的教学勇气。因为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而存在,有着独立的人格与价值取向。在教育的内在规定中,教师专业的知识积累和评价方式,有其自身的传统与逻辑,不能随意套用工场的逻辑。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倡导教育学家办学,实则就是教育自身逻辑的尊重。教师
7、作为教育变革的行动者,影响着教育改革从理想变为现实。只有当教师运用了积极的视角去审视自身,才可能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并可能去主动创造进而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教学风格。 在这里,教师积极的力量,塑造着其教育信念。教师的信念是积淀于教师个人心智中的价值观念,通常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4]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在场性的尊重,意味着教师教育研究范式从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换。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才会彰显教育职业的独特性,避免“学科中心主义”对教师工作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束缚。这是因为“10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
8、不断超越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