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

ID:314961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_第1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_第2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_第3页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新课程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索  摘要: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诗歌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交代作者信息、诗歌写作背景以及单个字词的应试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诗歌课程的审美性教学过程,让学生面对学习过的诗歌时,也是只知其表,不解其意,更不能体会其中的审美境界。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改变,加深对诗歌审美意义的讲解,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能力;诗歌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教学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诗歌是最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文本类型。在诗歌审美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

2、欣赏诗歌,不仅能体会到诗人通过文字表达出的意境之美,更能培养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在对诗歌的审美鉴赏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也会得到更好的塑造。然而,在目前的教学实际中,仍存在着极端应试性教学的现象,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诗歌之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些现象是亟待改变的。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审美能力,要能够理解诗歌的结构美、意境美和音乐美,可是这样的要求往往很难实现,有以下原因。4  1.教学目的直指应试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教

3、师将应试视为教学的首要乃至唯一目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教学方式就是课上灌输知识以及课后要求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对于诗歌的背诵成为教学中的第一目标,直接抹杀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更遑论去理解诗歌中的美了。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诗歌在考卷中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低,而考试的形式也多以背诵默写为主,所以在直指应试的教学模式下,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教学方式。  2.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  在长达十年以上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理应接触过很多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可是在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却鲜有学生可以独立、深入地理解一首诗中的审美表达。这一方面与上文提到的直指应试的

4、教学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长时间的阅读和积累的。  二、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的应对策略  面对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出现的问题,应着力在双方身上各自进行改善,如此才能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积极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所谓审美,不单单是懂得欣赏诗歌中的意境。我国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曾在其著作《谈美》中提出,诗歌应具有“三美”,即所谓的“结构美、意境美、音乐美”4。也就是说,在欣赏一首诗时,诗歌的每一个部分都不应该忽略。以苏教版中的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我国的诗歌有着严格的格律,到了晚唐乃至宋代,

5、“词”这一艺术形式开始流传开来。《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词,有词牌名,在相同的词牌名下,内容上的字句排列就有其固定的格式和规矩。这样严格的格式就是最浅显易懂的“结构美”。而在“念奴娇”这一词牌名下,每一句中的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规则,如《赤壁怀古》中的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对应的格律就是“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中平平仄”,这是“念奴娇”这一词牌的变格之一的格式和格律。学生在了解了这样的知识以后,更能够对同一词牌之下的其他词作轻松理解,甚至对于“词”这种艺术形式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中的

6、知识也绝大部分来自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研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  以苏教版中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篇为例。教师在教研过程中应做好大量的背景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到“虞美人”这一词牌的基本格式,如,它的首句格律“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以及这一词牌下有几种变格。其次,教师应该了解作者李煜其人的生平。这首词作于他遭遇亡国之难以后,当时李煜的处境如何,心境又怎样?只有了解了这些,教师在课堂讲解之中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并进而感悟到这首词中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4  当下的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非常大,内容

7、也非常复杂。当下社会的解构主义思潮让一切严肃的艺术形式变成了大众的集体狂欢。例如,几年前非常火的“杜甫很忙”事件,以及网上非常流行的“古诗词混搭”游戏。这些现象体现了网友的智慧,但也让分辨力不是很强的高中生容易被裹挟进集体狂欢的游戏中,而忽视了对于诗歌艺术的严肃审美。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艺术之美,在不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有目的、系统地去学习和理解诗歌,并且在对于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郁圣楠.诗歌教学中认识、审美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