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

ID:32301927

大小:1.89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2-03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_第1页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_第2页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_第3页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_第4页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诗歌模糊性教学探索姓名:仲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语文指导教师:曹明海20080410山东师范人学硕十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模糊性是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一种本质特征。而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来说,诗歌最具模糊美,因为模糊美是诗人创作时一种刻意追求。因而,诗歌容涵着大量潜在的信息,同时它也赋予了读者更多的创造空间。所以,读者在解读文本时,并不总是跟寻着诗人的思路,被动接受;读者会依据自己的感悟体验、审美标准和美学思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文本赋予了更多的个性化意蕴和内涵。因此,诗歌鉴赏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2、精神活动,这也更增加了诗的模糊色彩和无穷魅力。这也J下是诗的可爱之处。但是长期以来,在诗歌作品的教学中,诗歌文本解读过度模式化、标准化、精确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学生只在认知方面获得片面发展,忽视了诗歌作品的内在张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情感和想象,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诗歌是一种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主体情感的文体,其形象、意义、意境、表现手法等都具有模糊性。而学生又是有着丰富思想与情感的能动主体,他们对诗歌文本的解读应该是立体的、丰满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所以教师应该正确而全面认识诗歌

3、的模糊性特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并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对诗歌文本的个性化诠释,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关于诗歌模糊性教学,虽然在理论、实践方面有了初步的探索,但在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面尚存在着明显不足。本文立足于诗歌的模糊性特征,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诗歌模糊性教学的内涵、诗歌模糊性教学的意义和诗歌文本解读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充分地探索。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增强诗歌模糊性教学的设计意识,并合理而巧妙地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确实具体而有效地提高诗歌模糊性教学的可操作

4、性;二是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合理诠释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味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诗歌模糊性教学策略分号类:1207.22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乍孰导师■少

5、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趁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签字日期:2008年4月/o日签字日期:2008年4月日山东师范火学硕一}:学位论文一、诗歌模糊性教学的内涵及意义(一)诗歌模糊性教学的内涵1、诗歌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一种本质特征。而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来说,诗歌是最具模糊美的。因为模糊美是诗人创作时

6、一种刻意追求。“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与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于冥恍惚之境。”(叶燮《原诗》)法国诗人瓦莱罩说:“诗人要达到一种‘模糊而令人愉快的效果。’’’诗是诗人感悟生活、凝聚意象、创造意境、巧用有限的语言来表达丰富意蕴的文学形式。“诗人明明白白表达出来的那些‘有尽’之言,其中自有诗人的意在,但远非他的意的全部,还有更多的意隐藏在‘言’的背后,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文外曲致’。"⋯诗人感情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必然要求感情载体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为诗人的某些模糊体验和感情信息的模糊集合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7、诗人总是与模糊结伴而行。“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言离思,情深难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意与境浑,回味无穷;“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刘禹锡《罢和州游建康》),物我相融,使人神游于物情与人情之间,分不清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言不尽而意悠长。正因为诗歌是抒写人类心灵世界的一种非功利性的文学形式,因而它更富于创造性。但是,这种“创造性”并非单向的,而是诗人与读者对文本的一个双向建构创造的过程。读者在解读文本时,并不总是跟寻着诗人的思路,被动接受。他会依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