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5597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高校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的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的特征分析 摘要:高层次青年人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对“青年千人计划”前五批的1134名入选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主要从入选者的年龄结构、专业领域、推荐单位、来处与去向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特征,指出要优化学科结构,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才格局,促进多国化发展,为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引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06-03 一、引言 建设一
2、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管理,其中关键的是一流的师资。而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打造由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组成的“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也要重视青年人才队伍这一金字塔座的储备;不仅要吸收国内的优秀人才,也要去海外淘金。大力引进人才、快速缔造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同时,做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解决当前中国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各大高校努力探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期间,中组部于2010年11月正式启动“青年千人计划”,由中央为全国各大高校大力加强建设青年人才队伍。“青年千人计划”
3、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内高校的高度重视,以及海内外青年人才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7 二、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结构分析 因每批次入选者总数不同,为更准确、清晰地展现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本研究基于各类入选人数占该批次总人数的百分比展开研究。 1.年龄结构及分析。各年龄阶段的人数占入选总人数比例的平均值呈正态分布,入选者的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为40岁,如图1。入选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1~38岁之间,且在33岁达到了最高峰,符合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值得注意的是,38岁的入选者比例比37岁的入选者
4、比例高,出现一个小波峰。38岁以上的人因失去竞争优势,或因可申请更符合他们年龄层次的其他人才计划,入选比例也明显降低。 2.专业领域及分析。由于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名单公示中没有入选者的专业领域信息,故本研究只针对其余四批入选者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专业领域目前仅面向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虽然各专业领域的入选者比例在不同批次中所占比例有所波动,但从图2也可看出对工程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明显强于其他四个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 3.推荐单位分析。根据推荐
5、单位的性质,现将推荐单位分为研究机构、公司和大学,大学又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及其他院校。各类推荐单位的入选者占该批次总人数的比例变化,见表1。 如表1所示,“985”工程院校的入选人数最多,其次为科研机构。从第三批开始,“985”7工程大学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其他普通院校的入选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普通院校在经过第一批的试水之后,逐渐加大了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抢占该计划的有限席位。 高等院校入选者分布情况如下。 94所高等院校推荐的872名候选人入选,占据了总人数76.9%。
6、入选人数最多的十一所大学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在高等院校中,“985”工程大学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有729位人选来自此类型的高校,“211”工程类院校和其他院校的总体竞争力明显不足。但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大学作为一所“211”工程大学,共有22人入选,为“211”工程类院校之首,其表现比很多“985”工程大学更为抢眼。南方科技大学作为国家试点院校,共引进20人,力度之大足以显现它的高起点与高定位。 C9
7、高校通过“青年千人计划”引进高层次青年人才的力度也相当大。这9所大学入选“青年千人计划”的人数共459位,占729位985工程大学人选总人数的63%,占1134位总入选人数的40.48%。C9院校入选者人数占该批次总人数的比例变化和五批入选的总人数见表2。 由表2可知,西交大和哈工大在“青年千人计划”的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力度相对较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五批次的入选人数所占比例相对稳健。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入选人数所占比例逐次下降。7 4.来处与去向分析。从公示名单上看,绝大多数入选者为中国学子在外求学或
8、工作后回国履职。因公示名单上并未标明国籍,所以从人名判断,仅有13位外籍人士成功入选,仅占总入选人数的1.15%。现主要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获博士学位的国家或地区分析,详见表3。 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美国的博士毕业生在“青年千人计划”的竞争中占有显著优势,中国的博士毕业生位于第二梯队。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世界大学学术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