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5530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课堂导入法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课堂导入法运用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课堂导入是否有效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三化学复习课导入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六种高三复习课课堂导入模式。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课课堂导入 目前高三化学复习课存在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等问题,很多老师都担心一节课的容量不够多,于是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没有课堂导入,不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不能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堂导入老套,不能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听课效率自然就不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谈谈我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总结的几点课堂导入法。 一、问题导入法 有位教育家曾说:“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4因此,笔者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有效的问题是影响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
3、。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习过程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复习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以问题为中心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钠的性质”一节的导入可做如下设计:(1)金属单质具有哪些通性?(2)过量的钠与少量酸反应,钠会有剩余吗?(3)将大小相同的钠分别投入盐酸及水中,哪个反应速度较快?(4)钠投入碱溶液中会发生反应吗?(5)钠与水、醇、酚、羧
4、酸等物质反应剧烈程度的顺序? 二、直击目标导入法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即考纲及考试说明、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考试说明》是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最具有指导意义的考试信息。教师在复习时的深度和广度也会紧紧围绕《考试说明》进行,是教师进行复习的行动指南。在教学中可以把考刚对复习内容的要求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特别是新旧考纲上有所变动的内容。例如在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节时可先展示:(1)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
5、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三、阐明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 课前先阐明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的命题规律并总结一些常见的备考策略,让学生熟悉该部分知识的考试形式且更能明确努力方向。 四、高考试题导入法4 一道好的高考试题设计常立足于教材、背景熟悉、入口宽、方法多。有时看似朴实无华的题,却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力。由高考题引入本节复习内容,通过解答高考试题,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题并不可
6、怕,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在解决问题中享受解题所带来的愉悦与成功感,同时能暴露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本节课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例6(2013江苏卷)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圹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摇?摇)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 B.若甲为SO■,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 五、材料导入法 日常生活中隐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
7、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不仅使原来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化学知识与生活有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由材料引入,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能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例如“氮及其化合物”4一节的复习:材料一:在新疆和青海的交界处,有一处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电闪雷鸣,人、畜遭雷击而毙命,奇怪的是这里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人称为魔鬼谷。最近地质工作者揭开了谜底――该地质表层处有一巨大磁
8、铁矿,当人畜进入后形成尖端放电。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解释牧草茂盛的原因。材料二:当前城市空气质量恶劣的重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你能否应用氮元素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设计除去汽车尾气中的CO和氮氧化物(如NO、NO■等)的理论构想?写出无害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由这两则信息引入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六、列举不足导入法――习题课 课前展示个别学生的答案,创设一种矛盾或疑难的情境,采用能启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导入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不足,使他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