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5413
大小:11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2
《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调查 摘要:文章以某师范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有用性维度、易用性维度调查各年级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与需求,了解学生参与“翻转课堂”的准备情况以及期望得到的支持等。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认为翻转课堂更适合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非常期望参与翻转课堂学习,认为基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有利于自身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课程学习。期望学校能够加强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体规划与支持力度,并期望教师能够掌握翻转课堂实施技能保障教学效果
2、。 关键词:翻转课堂;需求分析;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6-0052-05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指将传统的“教师课上教、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后学习(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教师课上组织讨论、检测与提升”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让教学回归到“教学即师生对话”这一教学本质层面,重视为学生提供个别化、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时间、次数等)。[1]翻转课堂因为起源于中小
3、学教育,常常被用于中小学课堂,早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研究相对较少。11 近年来,已经有部分高校尤其是国外的很多大学都在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对于变革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相关的培训等多种方式推进。 本研究从“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视角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应用需求,为在高校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一、调查内容与实施 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
4、查法,问卷设计是在参考相关文献以及笔者对翻转课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借助“技术接受模型”。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表达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录制与处理软件生成用于学生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学生课后也需要登录网络平台查看课程学习视频并完成相应测试等。对于任何一种技术支持的产品或服务,要了解用户对其期望与需求,可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加以分析。[2] 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如果让大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利用“翻转课堂”,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应感知到翻转课堂对其学习与发展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
5、ness);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感知到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够支持其便捷有效地加以利用,即要保障翻转课堂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本研究主要从“有用性”与“易用性”两个维度调查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与需求。11 2.调查实施 2015年4月,笔者对某师范大学20个学院(部)各专业各个班级的学习委员发放调查问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4份,问卷有效率94.57%。 关于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态度统计与分析,问卷主要涉及要分析的里克特量表,对其进行Cronbach'sA
6、lpha可靠性检验,如表1,其α值为0.850,证明该问卷量表信度较高,调查效果较理想。 问卷卷首语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确保调查对象对翻转课堂概念有充分的理解。问卷数据调查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部分图表由Excel进行处理。在下文对数据的分析中,“大学生”均指参与本次调查的185名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 当问及在参与本次调研前“对翻转课堂的了解与体验情况”时,仅有26.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翻转课堂”,其他大学生均表示自己对翻转
7、课堂有一定了解(其中有28%的学生参与过翻转课堂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期望能够体验或深入体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可见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应用在整体上持积极态度。 对“翻转课堂”整体功用的认识方面,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进行态度测试,对题目选项进行量化并赋值,即5=完全同意,4=比较同意,3=基本同意,2=基本不同意,1=完全不同意。对态度的分值划分为:低认同度的分值为1-2.5,中等认同度的分值为2.6-3.4,高认同度的分值为3.5-5。11 表2中,1、2题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翻转课堂支持学生课程学习的看法,3、4题为大学生对翻
8、转课堂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方面的认同度,5、6题是大学生对翻转课堂可促进教师教学变革潜力的调查。 本研究将大学生分为高年级(大三、大四)与低年级(大一、大二),将调查内容与学生的年级进行均值T检验,对于“有助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内容”这一类目,与年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