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ID:3149355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1页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2页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3页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4页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问题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阅读课如何适度又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和现有认知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支架策略设置问题作为桥梁,增加思维的阶梯,降低思维的难度,提高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成就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以问题支架的方式承载学生思维发展的任务,符合以生为本的自主学习理念,也尊重人的认知发展规律。问题支架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基于问题学习的有效策略,也应是思维发展的必然路径,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一、分析与概括:引起思维关注与深入的支架  小学生读课文,喜欢浏览,容易受情节的吸引

2、,忽视对语言的品味和内在情感的关注。而事实上文本中的许多词句并非可有可无的,编者几经修改编辑,旨在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读中发展思维,提升语感,深入理解课文。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作为引起思维关注与深入的支架,引导学生去关注、品味和分析,再将所得概括成结论,形成一个从分析到概括的思维过程。学生则在这样的经历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课例1:苏教版语文第7册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的环境描写,可以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文章里有这么一个细节:“5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

3、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有教师有意将课件上“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加注红色,提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读出了庙很破败,条件很不好。”有的说:“我读出了李时珍有吃苦精神,对生活环境要求不高。”  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略加思考便能理解,但倘若没有仔细关注和体会,李时珍不畏艰辛遍尝百草的奉献精神就难以水到渠成地得出。教师通过设置这么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再从列举的现象里归纳出共性的特点,从特殊到一般,这其实是一种归纳能力的训练。阅读课上经常预设这样的问题支架进行训练,形成一个思维的阶梯,学生便能实

4、现归纳能力的发展。倘若仅仅浮光掠影地读一下这一段,教师没有设置问题支架加以辅助或是引导,也不作什么提示,四年级的学生往往不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更难以体会人物不畏艰难一心为民寻访药草的内在精神。类似于这样通过问题支架进行归纳练习的素材很多,几乎每篇文章里都能挖掘出来。若教师用心关注,积极开发利用,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演绎与推理:促进思维清晰与缜密的支架  选入课本的课文适合小学生阅读,但学生并非阅读了就得到发展了。文本的挖掘和利用,主导权在教师。因此,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的例子来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方法技巧,渐而喜欢上

5、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和努力做到的。如何实现?将文本重构,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有效的问题作为支架,开展基于问题的主题学习活动,来展开教学,这样的语文课才不至于枯燥,却又能在求索中获得思维的发展。5  课例2:苏教版语文第11册21课《鞋匠的儿子》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大笑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有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提出“参议员为何而笑

6、?”“林肯的三个‘永远’分别表达什么意思?”“在正义面前,林肯和参议员谁更应该被嘲笑?”三个连续的问题,形成一个问题串,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架起促进思维缜密的支架,把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课文片段引向深入思考,进而使学生了解林肯的襟怀坦荡和智慧应对。  学生是天生的求索者,好奇心重,好胜心强,喜欢老师设置问题迷宫,并乐于在其中寻求答案。倘若教师善于发问,设置的问题难易适中,他们是愿意在研读文本中不断思考的。高明的教师将文本作为教学的素材,而将育人包括发展思维作为教学的目标,以此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支架,实现课堂的重新建构。这样的课堂将语言学习、思维发展、情感熏陶

7、、价值引领等目标隐藏其中,学生在问题导引的主题活动中不知不觉进行着真正而深入的学习。  三、评价与质疑:引导思维思辨与追问的支架  教学中,我们常常组织学生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这判断“对”与“不对”5的背后,其实是对答案的比较权衡与质疑。经常保有质疑的意识和习惯,则能保持冷静理性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形成思辨性思维。教师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素材,不管是学生的回答,还是自己精心设计出的问题,都要抓住契机,巧妙追问,为我所用,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发展。  课例3:苏教版语文第9册15课《艾滋病小斗士》一文有这样一个片段:“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

8、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