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

ID:3149246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_第1页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_第2页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_第3页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结合实践在体验中生成  摘要:传统的数学注重理论的解说,这就造成孩子们对知识和运用有一定隔膜。为此,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学习知识,完成到能力迁移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分享几点经验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合实践;体验生成;运用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发端,初步学习算术和简单几何图形等数学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课堂讲解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来巩固知识。但是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即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也没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反应迟钝。

2、为此,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结合实践体验促进学生迁移知识、生成运用能力的意见。结合一线课堂教学,对怎样结合实践体验来活化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分析。  一、课前导入,激发趣味体验  课前几分钟是对学生的带入阶段。导入成功,不但可以激活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大体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他们好奇心比较强。所以,课前几分钟我们要用契合教学内容的方式进行导入。4  比如在教学除法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导入,通过实际情境一方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习知识原理:如果有四个苹果

3、,两个小朋友平均分的话,怎么分呢?这样的导入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不但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能够启发他们动脑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体验和生成的积极性,还让知识与运用零距离接触,方便了知识到运用的转化,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通过实操,阐述抽象知识  小学生处于学习初期,无论是对数学知识的描述和表达,还是对数学原理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顾着讲抽象理论,而是要结合小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设置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解决问题、体验知识,从而完成对相关数

4、学概念的掌握和运用。  例如,学生才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再学习面积时,许多学生思维换不过来。这时,我们不要试图通过抽象概念解说让他们明白,我们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  让学生画化一个10厘米长,8厘米宽的长方形。如果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满这个长方形,需要多少呢?学生经过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发现正好能铺80个。然后我们就告诉学生这就是面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寻找计算面积的公式,这样理论到运用的过程就成功转换,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捋顺逻辑,找到数量关系  许多

5、小学生怕应用题,原因就在于审题过程中不能有效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捋顺数量关系。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通过恰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寻找应用题中的逻辑关系,掌握其中的分析技巧。4  其小学阶段的逻辑关系无非就是比较关系。针对比较关系,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比较对象。有个脑筋急转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这句话考验的就是比较对象,通过提问,我们发现许多学生没听明白比较对象就回答“铁重”。当我提示他们比较的铁和棉花都是“一斤”重的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就会意识到掌握比较对象的重要性。另外

6、,比较对象可能是变化的,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00元,假期活动促销价格下调10%,活动完毕又提价10%。请问,最后的价格比原价高了还是低了?  这样的问题很典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亲自演练,这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其中的数量关系变化,才能掌握其中的逻辑三昧,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就知道怎么解决了。  四、启发反思,弥补知识漏洞  学习知识不能粗枝大叶,要抓住知识的主线,还要捕捉到其中的细节。一般小学生比较粗心,经常在简单的问题上出现错误。为了杜绝此类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后几分钟设置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暴露问题,从而引起他们足

7、够的重视,生成勤反思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许多孩子一看定义就觉得“三角形”不就是三个角吗?简单。于是在这种思维影响下,对细节问题就有所疏忽。为了矫正他们这种心浮气躁的毛病,笔者设置了陷阱问题来警醒大家:已知某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分别是5cm和11cm,请大家算该三角形的周长。果然,许多学生理直气壮地得出错误结论:(1)腰长是11厘米,周长是:11×2+5=26(厘米);(2)腰长是5厘米,周长是:5×2+11=21(厘米)。这样解答貌似全面,其实是忽略了“4三角形两条边相加大于第三边”这个性质。

8、这样一出问题,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就会多考虑一步。  总之,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就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教学方法。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吸引他们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才能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曾力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生成”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