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

ID:3149184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_第1页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_第2页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_第3页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育教学中学困生走出困境的路径分析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高校中不乏体育学习动力不足或是厌学状况明显的学困生。文章致力于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倦怠心理的分析,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使他们能走出困境,找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学困生;互动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能适应体育教学模式、对技能学习困顿或是总是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这些就是体育学困生,他们除了具备同龄人一般的心理特征外,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

2、。他们的学习障碍是由自身的心理状况导致的,包括对体育的兴趣不在过程而是在结果上、自身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较弱、缺乏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以及自身学习动力不足,等等,这种自身的安全感缺失导致他们意志薄弱,不去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积极进行体育学习,体育成绩提高较慢,尤其是对单调的、持续学习时间较长的体育项目更是缺乏坚持和勇气,他们群体活动适应性较差,对周围同学或老师容易出现对立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他们的学习效果关乎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也关系着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方法的特殊指导也应该成为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4  一、学困生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技能的学习需要直接展示,教师可以直接看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困生往往很容易看出来,他们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不仅表现在学习技能时不能专心致志,学习能力较差,还表现在群体意识较差,没有合作意识,练习时畏手畏脚;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有时举止失措,导致他们有这些表现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心理矛盾突出,情绪不稳,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周围偶然的不友好氛围导致他们的自卑感扩大化。由于他们自制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引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困生在

4、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中加强心灵互动,是提高学困生运动水平的关键手段与方法。  二、解决体育学困生困境的策略  (1)引导交流。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的笨,一个学生的进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和时常的肯定,衡量他们好坏的并非成绩和技术练习的纯熟程度,而是他们学习的态度。教师要以他们过去的情况为起点,承认学生差距,分层次要求,不能用一刀切的标准不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本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技术性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直面交流机会比较多,交流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接触,更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由于学困生容易产生否定自

5、我的心理,对老师多少持有戒心,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4的想法,但内心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注意,一旦他们的希望有一次落空,就会陷入自卑的循环思维里钻牛角尖,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加重他们对教师怀疑的态度,增加师生重建相互信任的阻力。作为体育教师要做到和蔼可亲,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在课中或课后,找个别学困生谈话,能深入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与他们做到及时沟通,做到友善、真诚的心与心的沟通,与学生先成为朋友再成为老师,才能直接深入人心,使他们产生信任感,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2)及时肯定。由于学困生的心理较为脆弱,自身

6、缺点多,犯的错误多,受批评的次数也多,担心挨批的情绪往往占主导地位,对体育技能学习的倦怠感来自于自身的自信心不足或学习能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学习困难或走入误区时,教师适当的批评能够帮助其认识自己的缺点,促使其较快地改正错误。不仅是学困生,人人都需要夸奖和肯定才能更有动力进步,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最细小的进步并加以肯定,只要学生有一点长处,就要善于发现并适度肯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没有异类感,更加有力量去改善自身缺点,求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论  有较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类似消极、懈怠等精神状态来从事体育活动,称之

7、为学生无力感。通过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每一个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都会遇到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作为体育教师对于他们的教育应当持有一定的特殊态度又不能把他们当作异类。与此同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建设还摆在我们面前。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整体提高,体育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军.体育教学改革应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1998,(5).4  [2]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

8、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郑州科技学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