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692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连续几年来,我教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在学区统测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困生的成绩总是普遍好。难道我教的学生是没有学困生吗?不是的,有学困生,而且相当多,一提到学困生,谁都头疼,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新知识学不进去,有人抱怨,有人训诉。也有人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实际都是“恨铁不成钢”。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这是必然的,而学困生往往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想方设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这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2、 1.关心、爱护、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理是很脆弱的,虽然他们对犯错误常表现得不在乎,但内心却是常常进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关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亲其师而信其道。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叫小金,升六年级时数学成绩不及格,据五年级老师说,他人聪明,就是不愿意学,还要面子,了解这些后,他在第一次小测试不及格时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要求家长签名。相反,我鼓励他说:“4你
3、由于基础弱,出现了较多计算的错误,但也反应出你学习新知识很认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在他第二次考不及格时,我又说:“这次你完全有能力考及格,只是不够细心,不要紧,马还有失前蹄的时候呢,下次努力”。之后两天,同桌的小王拿来了小金的周记给我看,上面写道:“数学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要是再考个不及格,也太没有面子了”。我在心里偷偷地笑了,细心观察,上课时,小金总是竖起耳朵,两眼闪闪发光,总想在我面前表现表现,我呢也总是尽量给他创造这样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在期中考试中,他终于如愿地考了73分,我对他说:“你潜力很大,这样努力下去,到期末肯定能突破89分,甚至
4、能超过某某同学,敢不敢和他比一比?”他坚定地点点头。 2.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学困生要以表扬为主,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4 记得小金同学,升六年级时成绩较差,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日常更多地关注他,发现他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等很多优点,我就让他当小组长,这样他和老师接触多了,和学生接触多了,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第一套学习计划,实施半个学期,他的学习成绩比
5、以前有所进步,我乘机在班上表扬了他,并告诉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方法对,学习刻苦,你就不比别人差。后来,我又给他制定第二、第三、第四套学习计划,他的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在一次班级举办学习交流会上,他这样说:“是老师帮助我找回了学习自信,树立了信心,我要加倍努力。争取更大成绩”。 3.承认差别,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使学困生赶上步伐就得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解决他们能不能学进去的问题,这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教学中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记忆和思维特点,学习方法等都得有个确切的了解。除了一方面保证好学生吃得饱外还要比别人学多些促进其智力发展外,重
6、要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一把锁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效地帮助他们创造各种情境,使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总想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是共性,所以要求不能过高。因此要注意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对学困生的要求,在速度上要先慢后快;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在方法上要先死后活,先打基础后提高,以减少其压力。我每教一种类型的题目共要三节课,第一节课讲例题,练习书上题目,第二节课讲变形题,第三节课综合练习,保证让全部学困生深人人心,测验时最少保证有百分之六十的基础题,以确保得到合格的分数,让他们偿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4.教给学困生正确的
7、学习方法 优生之所以优,学困生之所以差,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优和差,学困生要转化为优生,就是要转变为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伟大的文学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从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4,我要求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身边备有一本笔记本,听不懂的随时记录下来,最后来问我,把我讲解的内容也记在笔记本上,过一段时间学习一下,把平时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也记下来,随时翻阅提醒自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通过实践证明,教师对学困生付出更多的爱,不嫌弃,不放弃,通过全面地了解,细致的工作,持之以恒的耐心,用我们的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