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

ID:31491518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_第1页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_第2页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_第3页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_第4页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性: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坚守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教育何为?教育作为让人成为“人”的事业,应有自身的一份坚守,这种坚守是对人性美好的坚守,包括敬畏、感恩、尊重与责任四个关键元素。因此,教育应当立足自我,追求本质,走向自觉。  [关键词]社会转型;人性;教育坚守  无论是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或者大数据时代,还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似乎一切都在“转型”,如产业转型、文化转型等。教育为了适应这种转型,也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如有学者提出的学校转型、课堂转型等。然而,社会转型期所产生

2、的冲突与分化加剧等种种现象,也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教育是简单地顺应这些转型,还是在社会转型中,应保有一份坚守?在此,将从教育为什么要坚守、坚守人性中的什么,以及如何坚守人性的美好这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育为什么要坚守  教育为什么要坚守?笔者认为,这种坚守就是人性的坚守,其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如今,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种分化、转化的加速,人越发处于不确定性的外部世界中。人们一边享受着“科技改变生活”9的实惠,一边又担心着自己的灵魂无处安放;快速的变化确实给人带来幸福感,

3、然而,过快的变化又让人缺少了安全感。教育如果作为一种唤醒人生的活动,就应该是“以爱育爱、以人性育人性”,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人通过自己心灵的、内心的一种祈祷和虔诚去获得内心的确定性”;教育如果作为一种提升人实践智慧的活动,就是“劳动与艺术,即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实践中丰富自身的经历,提升自己的智慧,以更好地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人应当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确定,否则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人与社会的浮躁。寻求这种确定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  二

4、是在人性的复杂性中追寻立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解是深刻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等,无论何种人性的假设都不能涵盖现实中人性的多样与复杂。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有什么样的人性立场与追求呢?从校长这个角度来说,应当是“追慕人性的美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指出:“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

5、,要有仁爱之心。”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是指在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我们要有自己的坚守,要有大国自信。同时,教育是“以爱育爱”“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事业,习总书记所说的“道德情操与仁爱之心”,就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道德价值与立场。教育与办学背后的人性假设与确认比教育的方式方法、办学的思路与举措更为重要。9  三是在教育矛盾中探求真谛。教育之所以是智慧的事业,其根本原因是教育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事业。这种矛盾既体现在教育内部,也体现在教育外部,就教育的性质而言,一切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但教育毕竟还需要教师引领;

6、就教育功能而言,它具有社会分层的功能,是让人充分而又有个性地成长,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也是伴随着教育始终的;就教育的时空观念来看,它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也是面向世界的事业,但教育的国家性是必须坚守的,同时它也是面向现代化的事业,但需要尊重历史,需要从尊重孩子的天性与起点出发。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呢?它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教育的矛盾性,我们如何来把握与寻求自身的确定呢?笔者认为,就是坚持人之为“人”的本质,即坚守人性的根本。  二、坚守人性中的什么  “以人为本”我

7、们已经耳熟能详,然而,什么是“人之本”呢?如果对“人之为人的根本”没有确定,那么“以人为本”就没有意义。当然,比较笼统的回答就是人性。但人性又是复杂而多样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点―一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约翰?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或许,这样的论述更多的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这个角度而言的。那么,从人之社会性或者精神性上而言,“人之本”又是什么呢?有不少学者对做学问与做人提出了“境界说”。的确,做人与做学问一样,有境

8、界之分。如写文章,有人是“用权”写文章,或说写文章是为了“权”,目的性很强;有人写文章是为了显示“脑”9的功能,或者把脑中的所思外显为自身的思维能力;有人写文章只是兴趣,是真心想表达思想,是真的“用心”在写文章,即达至“立德、立功与立言”之境。这实际上就是做^或者为师的三种不同境界,即“用权力”“用脑力”与“用心向”的三种不同境界。  虽然笔者达不到“用心向”之境界,但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