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013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当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单纯的理论教学已不再适应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践和学生自主创新的形式,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同时,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造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仅可以
2、更加直观、生动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在物理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可以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动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实验中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创造性 高中物理课堂之所以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因为物理实验教学本身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加全神贯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 2.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3、4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中解放出来,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对物理产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为推动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培养学生提高创造能力的原动力。 3.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对高中物理课堂中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些深刻而全面的知识是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在实验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很好地促
4、进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然而采取何种策略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们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课堂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课堂实验演示是高中物理课堂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对定量与变量的不断转换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物理知识的思考与探索。以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第二章第4课的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对学生进行课堂实验演示,教师可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选用课本、羽毛、纸张、粉笔等不同重量的东西分别进行自由落地运动的实验,
5、使学生观察实验,找到物体质量与下降速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对自由落体产生最基本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如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由落体运动”4的运用等。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课内外实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得到更高分数,而
6、应该是在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我们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培养时,还应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来进行。因此,主张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向日常生活扩展,从“教师演示学生看”延伸到“学生演示教师点评”,以人教版第三章《摩擦力》的教学为例进行探索,由于课堂上教学道具有限,很多教学实验无法充分开展,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索,如带着手套去拧水龙头和沾满肥皂水去拧水龙头的对比等,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寻找更多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验,而这
7、一思考和寻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 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现代教学理论中比较受推崇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主张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式的物理实验,因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可以就实验中出现的各个问题进行商讨,在讨论的过程中,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都会涌现出来,而这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对整个小组甚至是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能力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4 我们认为要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演示、课内外实验相结合以及以小组为单
8、位的任务型实验为策略而进行,因为通过以上三种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禹钧.新课标下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2). [2]陈永建.提高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12(35). 编辑孙玲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