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ID:31489706

大小:1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_第1页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_第2页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_第3页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_第4页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后现代教育理论出发,提出完善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理论;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19-02  引言:  “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且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7[1]它主要包含个体的社

2、会地位、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个体的行为模式三个基本要素。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角色定位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职能,规定了个人的行为和社会责任。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管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职责不明和定位不准等问题造成的人员更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传统的现代教育理论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而后现代教育理论在反思现代教育理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为完善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提供了一条新的理论路径。因此,从后现代教育理论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3、问题,建立起一套角色清晰、职责明确和定位精准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对于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后现代教育理论彻底批判现代教育理论,否定以个体主体性、理性原则、中心主义和一元化为原则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发挥,提倡教育价值的回归,主张去中心化,倡导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1.后现代教育理论对主体的重构。主体性是指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内,“主体性的作用既体现在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体现在人的实践活动中”[2],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

4、理论中人的主体性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使得人将自己主体化,自然客体化;将自身主体化,他人客体化,产生了人格的异化。因此,后现代教育理论从三个方面对主体进行了重构:  第一,主体的流动性。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是一种有预设前提的推理结果,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实体,任何实体性的存在都是人的概念赋予。“没有已经造成的事物,只有正在创造的事物。没有自我的保持状态,只有正在变化的状态。”[3]人被认为是语言游戏的一部分,在“延异”中产生新的意义。  第二,主体的交互性。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是交互存在的,处于交往关系的人均是主体,没有客体,将

5、人定义为“关系中的自我”,“从根本上消解了现代主义对人的独立性的存在意义,从而也就从根本上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合法性”[4]。主体的交互性就是不再将他人作为认识、改造的对象,而是作为平等主体甚至是主体的有机构成。7  第三,主体的生态性。在后现代教育理论看来,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了一套普遍性话语来压制和规范主体,人生、人性的本真状态在精致的规训技巧下扭曲,主体的中心地位被消解。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必须要祛除人的简单规定性,消除主体的“单面化”,使人恢复到主体的本来面目,构建主体的生态性。  2.后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教育无目的论

6、。后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对理性和科学的推崇达到了极致,将培养具有“工具理性”的人作为教育的目标。“教育中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内容,主要是指个体符合特殊社会目的与集体的工具性的职能素质,并不是从个体的内在需要和生活或本体出发的,即不是以人为目的的。”[5]教育目的使得教育工作成了一个圆形的封闭系统,人被禁锢其中,教育目的成为“控制它、装饰它、训练它、折磨他、强迫它执行任务、表演仪式、发出符号的权力关系”。[6]教育过程失去了活力,独立性丧失,变成了简单的复制与适应,使得理性替代了人性,导致了理性的异化,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后现代教育

7、理论在批判现代教育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无目的论,其实质就是将封闭的教育目的变为动态性、生成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目的,将“人”的主体性意识从工具理性中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由个性,同时重新诠释了人类与社会以及自然关系的价值,重设一套“自我构建”的秩序规则,使得人能够自主地把握自身特点而有针对性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创造出自我本质,摆脱以“理性”之名对人的束缚,还原真实的自我。7  3.后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指消解中心事物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统治,打破现代的等级体系,把注意力从中心转移到边缘事物上去。后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了去中心化的

8、深度和广度,对人性和人的本质也进行了消解,实现了对中心的彻底瓦解。“不存在什么人性或人的本质。肉体也好,灵魂也好,性也好,理性也好,都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东西,它们是被创造、被生产的,是社会的建构,其本身也是变化的”[7]。  4.后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