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

ID:31489448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_第1页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_第2页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_第3页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_第4页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惩戒小学生的问题  能不能惩戒小学生的问题,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棒打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对于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不能够一维地强调说服教育,可以予以惩戒。也有人认为,小学生年幼无知,不懂事理,自控能力差,做一些不守规矩的事情属于正常现象,不可大惊小怪,给以颜色。那么,在小学阶段,到底能不能实施惩戒教育呢?  从法律的角度讲,不能够对小学生实施惩戒教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1年9月4日颁布,2012年10月26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二条

2、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现超过十八周岁的小学生。这就是说,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应该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呵护。  惩戒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廷及于今,逆臣子孙,布满朝中,何以惩戒后人乎?”由“惩”和“戒”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义是这两个词的合成。“惩”,即惩罚。让被惩罚的人付出代价,或者是经济方面的,或者是肉体方面的,或者是名誉方面的。比如,对做错事的人罚款、鞭打、辱骂、讽刺、挖苦。“戒”5,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佛教词语。惩戒,就是用非正常

3、的手段,使做错事情的人感到痛苦,在精神折磨下反省自己的行为,纠正错误,不再犯同类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尊重是惩戒的反义词。小学生有享受学校尊重的权力,就就不应该在学校接受惩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惩戒,包含有不尊重人格的成分。比如,不让演板错误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站

4、在讲台边示众,是惩戒学生的一种方式。座位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应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接受老师的教育。不让学生回到座位上,而是至于众目睽睽之下。其实是在向全班学生宣布“这是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是对学生的羞辱。学生演板错误,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作用的结果。如果教师真有高超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是能够学会的。正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才导致学生回答错误。所以,教师不能够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教师非要让学生站讲台,只能够说明教师无理,欺负

5、小学生。欺负人,就是对人格的不尊重。惩戒是违背“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这一原则的。  在学校,教师能不能惩戒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专一列了一章,在第三章“学校保护”里规定:“5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里所说的学校,涵盖了小学。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的行为与惩戒有关,或者是惩戒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老师用教鞭或者书本敲小学生脑袋,给学生以较强的刺激。从教师的角度

6、讲,恨铁不成钢,想让学生成才,心里无法接受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使小学生对自己所犯学习错误有深刻的认识,采取折磨学生肉体的方法。这样的惩戒,包含了对学生肉体的惩处,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惩戒,违犯了“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说法  能不能惩戒小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有相关的条款。  宪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言的。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7、人。在我国国土出生的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小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极少数外籍学生。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小学生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5对小学生的惩戒往往包含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成分。比如说,课内是教学时间,课外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有的老师把没有完成作业的小学生滞留在教室里,甚至不让学生回家吃饭,强制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想通过这样的惩罚,使学生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

8、目标。小学生本该走出教室,或者回家的时候,教师不让学生走出教室,不让其回家,就限制了小学生的人身自由。再比如说,小学生写错了一个字,老师要求学生回家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