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879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平时能够以身作则,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积极落实行为训练,使行为规范成为住宿生自觉的行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养成教育;加强校内外监督,实现家校共育。 [关键词]良好习
2、惯;养成意识;行为训练;以人为本;家校共育 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说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集中办学的优越性逐渐显现。家长们都希望子女能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就读。北安市二井镇建华学校实行寄宿制办学,正是顺应了教育的这一新变化,也是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新实践。学校现有学生210人,其中有一半学生住校。在创办寄宿制
3、学校的过程中,学校管理面临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学、住、吃、行”6上。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难,尤其是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自控能力都非常差,管理稍加放松便会出现问题;二是交通难,每周一通勤学生上学必须由专人进行接送;三是自主学习难,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化,学习的依赖性强,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如何完成对住宿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使行为规范成为住宿生的自觉行为,是班主任和宿舍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了解习惯的特征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最终目的
4、。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习惯具备以下特征: 1.后天性 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 2.稳固性和可变性 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而言,一旦形成就较难改变。但这种稳固性也不是绝对的,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即使是已经形成的较为牢固的不良习惯,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有一
5、个孩子时常生闷气,父亲对他说:“假如你不希望自己脾气暴躁,就不要培养这种坏习惯,不要做出任何可能助长怒气的事。”6之后,父亲先让他设法保持安静,然后让他计算自己有多少天没发脾气了。从原来的天天生气,到后来两天生一次气,然后三天一次,再后来四天一次……这个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起初只是减弱,后来则渐至消灭。 3.自动性和下意识性 习惯是一个行为自动化的方式。所谓自动化,就是稳定的条件反射活动,甚至是下意识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以后,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
6、定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比如,清晨喝一杯白开水,如果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喝,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如果想都没想,主动地去喝一杯白开水,一天不喝就感到十分别扭,这样的行为就叫做习惯了。 4.情境性 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爱劳动,这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神圣的,是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严格自律,
7、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利用平时的小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如教师在课堂上要净化语言,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不能在教室里吸烟,不能乱扔杂物,看见地上有杂物要随手捡起。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较差。常常见到学6生把果皮纸屑随手乱扔,对教室里的垃圾也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身教”的作用,增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 班主任和宿舍老师与住宿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经常在学生身边,并且比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学生自然地把班主任、宿舍老师作为学习的楷模,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来
8、说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通过率先垂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落实行为的训练 行为养成教育应注重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引领学生、用积极的生活方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