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8717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校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思考 摘要: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以救济性资助为主,主要强调经济上的帮困,存在着重“资助”轻“育人”、重“管理”轻“服务”、重“给予”轻“回报”等问题,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既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贫困生;救济性资助;发展性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95-02 随
2、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扶助贫困大学生,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现行的以救济性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生存问题,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事实上,贫困生面临的不仅是生存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在学习、个人能力、环境适应及心理调适上的困难,越来越成为困扰和制约贫困学生发展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探索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从帮助贫困大学生经济脱贫到帮助
3、其心理解困和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一、救济性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存在的问题7 1.重“资助”轻“育人”,资助的最高价值流失 目前,各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大多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旨在为贫困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基本生活必需费用,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资助行为本身所具有的超越经济层面的育人功能却没有被认识到,学校没有很好地把资助和育人结合起来,使资助偏离了贫困生的成长成才这个主题[1]。实质上,贫困生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困难问题,因贫困导致的心理上的重负、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能力发展受挫等方面的困
4、境,更会妨碍其健康成长。因此,帮助贫困生成为精神独立、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的人,应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最高价值向标。 2.,重“管理”轻“服务”,缺乏贫困生的有效参与 长期以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沿用了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重视对贫困生的“问题管理”,强调资助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忽视贫困生的情感需求、兴趣及创造性,资助工作者“高高在上”,贫困生处于被动位置,导致资助工作的实效性不高。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为贫困生服务的,一切活动应以贫困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贫困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帮助贫困生满足需要,摆
5、脱困境,获得全面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资助效益。 3.重“给予”轻“回报”,缺乏对受助学生的相应约束机制 当前,全社会合力支持和参与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有效地保障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但目前这种救济性资助多是对贫困生的无偿给予,忽视了贫困生回报社会的责任,容易伤害资助者的热情。这一缺陷同时也容易促使贫困生滋长“等、靠、要”和“只有权利没有义务”7等不良风气,部分贫困生在利益驱使下诚信度降低,社会责任感缺失,感恩意识薄弱。因此,救济性资助虽然解决了贫困生的物质生活困难,但由于缺乏对贫困生相关行为的规范和
6、约束机制,不利于贫困生进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贫困生的自立自强和长远发展。 二、发展性资助的内涵 发展性资助理念,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下,具体切实地解决资助对象的发展可能与资助对象的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内在矛盾,培养和谐发展的人[2]。这种资助模式突破了现行资助体系的局限性,能够满足贫困生各种层次的需要。既保证了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又解决了部分学生因经济困难引发的思想负担、心理困惑和能力欠缺等问题[3];既
7、解决了贫困生的暂时生活困难,又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了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对贫困生的发展性资助是在救济性资助的主体框架下,在充分满足贫困生保障性需要的前提下,以贫困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最大限度满足贫困生的发展性需要,促进贫困生在专业学习、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资助。发展性资助模式坚持“以贫困生为本、为贫困生服务、助贫困生成才”的工作原则,一切着眼于贫困生的良好发展,重视发挥贫困生的主体性,并建立贫困生的行为约束机制,保证了资助体系的良性运行和资助工作的育人效益。
8、 三、对贫困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构想 1.强化育人功能,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最初关心的是“7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上不了大学”,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救济性资助和日常事务的操作,如贷款申请程序管理、贫困生信息库管理及助学岗位管理等方面。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项工作不但应帮助贫困生解决当前面对的困难,而且还应全面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并从长计议,尤其要对贫困生能力的扶持、心理的疏导及品格的历练等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免其再入困境。高校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