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8722
大小:54.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几点建议摘要高校贫困生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对资助高校贫困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有效的帮助众多高校贫困生完成学业。本文从教育现实出发,提出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帮扶高校贫困生,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贫困生资助体系社会力量心理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这一政策已被社会普遍接受,然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学费的逐年提高,由于三农问题和城市下岗问题的困扰,贫
2、困大学生的数目日益增大。党和国家始终把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性作为基本的教育政策,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举措,特别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这些无不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确保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不可否认,这些年国家和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投入,但本文从现行的资助体系内发现些问题
3、,因而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便能构建更全面而富有实效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帮扶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一、如何界定贫困大学生我国对贫困生确认的标准是,凡是学生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平均生活线的都算贫困生。在目前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界定标准:经济困难的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和优抚家庭子女以及城市低保职工子女;单亲或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个人患有较大疾病或者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其他特别困难学生。但是对贫困大学生的确认不能仅凭其个人的陈述和相关单位的证明,还需学校、教师及所在班级同学的核实确认,一方面了解真实情况,能够保证帮扶
4、的是真正的贫困生,另一方面,也对那些没有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有所帮助。不光要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大学,也要保障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在界定方面,更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贫困生家庭的建设,界定贫困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定要确保帮扶的是需要帮扶的学生。二、动员社会力量资助高校贫困生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的帮助,现下大多是以捐助的方式实现。但目前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助学帮困的社会风尚与倡导捐资助学的力度不大,社会力量参与还很薄弱,所以要积极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困境和高校贫困生资
5、助体系的现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导全社会团结友爱,扶贫济困。这样不仅方便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进入高校学习,还能发挥广泛的道德示范效应,传达友爱、互助、和谐的社会音符。成立相应的组织或团体,让那些有慈善心和公益心的企业和个人和帮扶对象之间能够信息通畅,有效沟通,也能使之前分散的,临时的社会救助形成有效的,长期的救助。另外,社会力量的资助不能仅限资金上的,例如企业,能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位,让其以劳动换报酬,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其能力与素质,也利于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与此同时,贫困生的家庭如果能够
6、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团体的帮助和扶持,这不仅利于高校贫困生安心学业,也能从根本上帮助一个家庭脱离贫困。三、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和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品质,他们质朴、勤劳,但同时,由于家庭的贫困也造成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研究人员的调查发现,贫困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强烈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贫困使得他们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由于成长、教育环境不同,他们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而且大多性格内向,遇到打击容易产生自卑意识。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贫困
7、大学生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过窄,对人际关系很是敏感。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高校贫困生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面对就业这一难题,他们不仅要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还要考虑家庭的经济问题,这些现实的压力和初入社会的迷茫,极易使他们在就业面前心生恐惧。所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培养其健全人格极其重要,具体措施如下: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助其缓解压力;用正面的贫困大学生优秀人员、成才人士的事迹报告号召其发愤图强;辅导员,同班同学的积极帮助等,这些都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培养诚信乐观自强的人格。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
8、过程,这一问题的完善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育公平的体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口(作者:西南交通大学保卫处职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