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ID:3148867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_第1页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_第2页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_第3页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动态生成,彰显数学课堂活力  【摘要】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师生、生生合作、对话、碰撞的教学活动中,会产生一些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教师不能机械地按照原先的思路进行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产生思维的碰撞,使教学获得成功。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呈现出丰富的动态资源生成。充分把握好这些动态生成资源,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向纵深发展。如何把握动态资源的生成呢?  【关键词】动态生成;数学课堂;学生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

2、,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其开放的流溢着生命光彩的数学课堂。如何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中,促进课堂活跃,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教学不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让它生成一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一、弹性预设目标,为学生打开生成之门4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其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并关系到一堂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

3、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目标的弹性预设,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究的自由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打开数学课堂精彩的生成之门。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而没有具体限制用什么样的工具,如此则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发挥的探究空间。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有的用圆规画;有的圆形物体的底面印;有的用素描的方法从正方形中描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讨论所画圆的选用工具、方法及其与圆有关的知识。  

4、二、活用预设,灵活生成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前的多维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教学时,教师就应打破“线形序列”,随机应变,及时选择预设的程序,为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在让学生简单复习面积的概念后,给学生提供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几个不同的长方形,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时,居然有很多学生小声地说:“我知道的,长方形的面积只要量出长和宽就能算出来”。“我知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此时,该怎么办呢?这时,

5、教师灵活地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选择“对猜想的验证”4,并利用手中的这些学具来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还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尊重学生自主性,保证课堂精彩生成  放任自流,当然不是自主。自主,也是在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之下。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时空,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培育自己的创新意识。如在学生想办法教学7的乘法口诀过程中,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地想办法,有了这个自主,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体验感受,才

6、有了教学口诀时那些真实生动的想法和说法。  四、整合教学资源,升华动态生成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突如其来的提问,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等,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功能,既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4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上底1.4米,下底3.5米,高2米,求它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1.4+3.5=

7、4.9(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此时十分发窘。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和。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1.4+3.5)×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这种匠心独运的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