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6997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1
《《寄给青蛙的信》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寄给青蛙的信》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寄给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青蛙等信、松鼠写信、蜗牛送信的情节,体现出松鼠与青蛙之间真挚的友谊。 【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并会写“寄”“哭”两个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规范工整地书写。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好人物语言,体会问号、感叹号、省略号所表达不同语气,感受人与人之间要多关心,多帮助。 3.感受三个好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学习用“______,请您_____,好吗?”这样的句式,表达教育学生在生活中正确
2、使用文明用语。 【教学重点】 1.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体会问号、感叹号、省略号所表达不同语气,感受人与人之间要多关心,多帮助。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要多关心,多帮助。 【教学准备】5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指导书写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寄给青蛙的信》(板书)在课上我们学习了生字和新词,还记得吗?让我们来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开火车认读) 邻居一脸不高兴等信伤心房屋
3、躲开难过一定哭笑一定弯弯曲曲谢谢面前接到信寄信说话收到 师:读得真不错,看来上节课的学习收获不少,加油!不过我还是想考考大家,这样我出个字谜吧!听好了: 宝字盖下有个奇,信儿送走不用急(寄)。 两眼泪滴大声哭,需要朋友来安抚(哭)。 师:厉害哦,真喜欢你们思考的样子,不过光说不练假把式,那得看写得怎么样?大家动手写一写。(提示:观察结构、找到每个字的主笔,合理安排结构,一笔一画地写出来) 二、指导朗读,以读促悟 1.自由读文,理解内容 师:字写得好,课文也要读好才行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看一看
4、小青蛙和她的邻居小松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快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汇报) 2.朗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1)读第2自然段5 师:孩子们,坐在你身边的人就是你的邻居,当你的邻居也一脸不高兴的时候,你会对她说什么?那文中的邻居小松鼠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听这只小松鼠对青蛙说的话,你能感受到什么?(关心与疑问) 小青蛙怎么回答的? “我天天坐在这等朋友的信,可是一封也没有,我很伤心。”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了什么?(伤心)关键词:一脸不高兴。 再读读这个句子,除了伤心还有什么心情?(焦急)
5、抓关键词:天天。 再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等信 (2)读第3、4自然段 师:听到这些,小松鼠会想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孩子们继续往下读课文,谁能将它补充完整?。 小松鼠给小青蛙写信。 小松鼠请蜗牛大叔帮他给小青蛙送信。 师:谁愿意读一读小松鼠给小青蛙写信这一段?刚刚我们有读过小青蛙很着急,那小松鼠是不是也很着急呢?从哪个词读出来的?(关键词:马上)再读一读。 师:信写好了,是谁送的呢?(小蜗牛)小松鼠怎样对蜗牛说?谁来读读,“请您好吗?”他是个怎样的小松鼠?(体会有礼貌地说话)
6、运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说一说什么时候会用“请您”。5 师:看,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多容易啊!希望你们和小松鼠一样有礼貌。蜗牛怎样回答的?谁读读,蜗牛是个怎样小动物?(热情、很愿意帮助别人) (3)读第6、7自然段 在蜗牛送信的时候,小松鼠又跑到小青蛙那里干什么?大声读一读(安慰),怎样安慰小青蛙的呢?“别难过”“一定能收到信”小青蛙又怎样回答的呢?找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小松鼠的自信与小青蛙的伤心。 (4)图文结合读第8自然段 师:说着说着,小松鼠看到小蜗牛来了,他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他会怎样?(高兴)你瞧
7、(图文结合读文,体会小松鼠的喜悦)高兴的时候怎么说?所以句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表示他的高兴,带着这份喜悦再来读读,体会体会吧! (5)读第9自然段 师:小青蛙呢?(高兴极了)快来读读最后一段,画出出小青蛙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想到什么?(欣喜、幸福)你有没有这么高兴的时候,你会怎样说话?此时小青蛙的心情和你一样,请你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信的内容吧! (6)创设情境想象 省略号表示话没有说完,猜猜还会写什么?此时小青蛙又会想什么呢? 这三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5 总结:是啊,虽然是小小的一封信,
8、但是却装满了沉甸甸的友情,我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也要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你关心别人,才会让你拥有更多的快乐! 三、分角色读文,感悟友情 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再来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谊。 板书:寄给青蛙的信 青蛙等信渴望友情 松鼠写信帮助朋友 蜗牛大叔送信热心助人 互相帮助快乐无限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以创设读的情境贯穿整节课,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