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76928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1
《以《骆驼祥子》为例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以《骆驼祥子》为例论老舍的民间文化意识摘要:《骆驼祥子》中祥子和虎妞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出一个复杂、丰富的民间文化形态。通过老舍笔下的悍妇与传统女性,贪图享乐的剥削者与勤奋、忠厚老实的被剥削者,大男子主义与反男权主义,反抗与妥协之间的矛盾揭示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相碰撞而产生悲剧的必然性。对当时社会、都市民间文化以及祥子本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并在批判同时对于社会的底层劳动者(包括市民)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民间文化意识《骆驼祥子》是关于北京风景和市民生活情趣的风俗画卷,是关于旧北平底层市民生活的一首凄
2、美之诗。而老舍则是“北京市民诗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极少作家如此出神入化地以一支”一半是泪,一半是笑”的、饱蘸爱心、不失幽默、充满诗情的笔触,去描摹市民的日常生活情趣,揭示平民追求精神慰藉的世态风俗。一.老北京文化对老舍民间文化意识的影响(一)从传统文化和家庭环境来看北京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更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城,它的每一座城墙,每一块砖石都凝结和诉说着一段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个角落里都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传统儒家文化对标准和理想的女性的要求。诸如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给老舍深刻的影响。随着封建社会逐渐走
3、向衰落,资本主义文明逐渐侵蚀到古老的中国大地。这时,中国各个阶层不再单纯的被传统的封建意识所笼罩,西方的各种思潮,包括民主、自由思想观念开始与腐朽的封建文化对抗或者媾和。然而正有研究者指出:“老舍和许多同时代作家不同的是,在批判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批判传统文明的落后感和对‘新潮’的愤激之情常常交织在一起。”他笔下有写女性形象自私、享受和堕落、纵欲的,她们的性格是虚荣的,她们的爱情是游戏的。老舍生活的家庭环境几乎是全部生活在被传统女性所包围的氛围中。父亲早逝,全家靠母亲和姐姐支撑,这种家庭
4、氛围熏陶着老舍的性情和观念。姐姐和母亲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个性,在老舍头脑中形成了女性完美的形象,这直接反映在老舍的文学创作中,反映在他对传统女性的刻画上。在这样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老舍,传统文化的血液必然深深的流淌在他的血脉里,在他的“潜意识”中积淀成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深深的烙上了男权主义的印记也不足为奇了。老舍在他的成长时期,曾经与本民族的文化习养以及社会流变之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在童年时期,从母亲身上学得的许多秉性、品德,其中蕴含着满族的文化特质。在青少年时期,他又从旗族的文化社区里,濡染着各式各样的传统
5、风习,正好与他自幼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内容相衔接。(二)从经济方面来看封闭、落后的经济状况与三朝皇都的特殊地位,使文化中固有的保守,愚昧从一种深入骨髓的奴性得到加强。从学习参考资料分享WORD格式整理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阶级的分化和贫富的落差造成了贫苦人们无法摆
6、脱的悲剧。老舍出身城市贫民,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杂院里的各种的贫民,每天都为一日三餐而劳累,就算他们拼了命的干活还是摆脱不了贫穷。除此之外,还刻画了以剥削贫民为主要手段的贪图享乐的资产阶级。如《骆驼祥子》中的老马和祥子都是勤奋、忠厚的洋车夫,最终还是摆脱了了贫穷,尽管二强子拉了一辈子自己的车,最后还是落得逼女儿卖淫的地步。祥子和小福子的爱情也是因为一个“钱”字而悲剧告终。“爱与不爱,穷人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三)从政治方面来看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
7、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从老舍作品中,可以看到农民和市民
8、的愚昧、麻木、奴性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漠视,因此,作者呼吁个性、平等、自由,进而对农民的批判远远多于同情,这种批判也包括对乡村民间风俗、文化中所表现的迷信和盲从的批判。在刻画祥子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