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71677
大小:54.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胡巍娜(浙江省慈溪中学宁波315300)摘要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性质比较、归类整合”、“反应比较、思维建模”、“实验比较、深度思考“三个方面举例阐述了“比较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关键词比较教学法化学归类整合思维建模深度思考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两个或多个比较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同一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比较对象性质的异同、地位的主次、问题的难易等,以达到辨识和把握比较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化学内容具有知识点复杂性、逻辑思维抽象性等特点,那么如何在教
2、学中避免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重复,化抽象为规律,从而增强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也试图引入“比较”元素,将“比较教学法”融入化学教学中,通过增强知识点的比较和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有兴趣去学。纵观高中化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特点,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对“比较教学法”进行了实践运用。一.性质比较,归类整合相比初中,高中化学所学物质剧增,信息量加大,学生普遍感觉到化学的“碎、繁、乱”,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条理。但细细摸索,化学知识有很多规
3、律可循,相关物质性质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教师需要合适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归类整合。例如:有机化学中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不同官能团的性质,学生在了解这么多官能团性质之后,如何更好的掌握?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归类比较,如:比较不同羟基(R—OH、C6H5—OH、R—COOH)的酸性强弱?从结构上讲,酸性强弱的本质在于:因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不同羟基氢的电离能力不同。但是我们无法从中学视角理解具体的影响结果(这就是高中化学“难学”的原因之一),很多时候只能用已学知识或是实验现象来解释。那么如何教学?笔者采用了“性质比较,归类整
4、合”的方法。一是采用列表对比R—OH、C6H5—OH、R—COOH分别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异同,从反应事实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二是通过习题巩固,比较异同,促使学生自主梳理,实现知识的内化。具体教学过程如下:Na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R—OH√×××C6H5—OH√√√×RCOOH√√√√a.列表比较:b.巩固练习:再如:卤化氢性质具有相似性,那么,根据氯化钠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原理,能否推出用溴化钠、碘化钠和浓硫酸反应来制取溴化氢、碘化氢?在此引发讨
5、论,引导比较HCl、HBr、HI性质的异同(挥发性、还原性、酸性等角度),得出结论:在考虑物质间相互反应时,应注意物质可能表现出的多重性质,如这里在利用浓硫酸非挥发性时还要考虑其强氧化性对反应的影响,事实上,HBr制取应采用微热法,且仍会有较多杂质;HI制取需用浓磷酸(非氧化性酸)代替浓硫酸。通过性质异同的比较,找出反应规律(相似性和递变性),进行归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形成“理解基础上记忆”的意识。一.反应比较,思维建模化学知识往往抽象而分散,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反应复杂
6、,这些内容往往使学生学习困难,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在一堆复杂难懂的问题中找出统一的解题方案与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笔者认为“思维建模”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是创设建构主义课堂的一盏明灯。仅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例,提出一套“顺序式”思维模型。例如:比较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二氧化碳的产物(①)和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或过量二氧化碳的产物(②)的异同。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类反应的本质是“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因此,比较这两组反应异同的实质在于:比较不同物质酸性强弱(即产生H+能力),以及对应离子碱性强弱
7、(即结合H+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或经验,列出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C6H5OH>HCO3->Al(OH)3,由此得出①中产物分别为Al(OH)3和Na2CO3、Al(OH)3和NaHCO3,而②中产物均为苯酚和NaHCO3。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首先根据信息和所学知识(或是经验)排序,比如酸性:H3O+>H2SO3>CH3COOH>H2CO3(HSO3-)>HClO>C6H5OH>HCO3->Al(OH)3>H2O>CH3CH2OH;碱性:H2O8、H5O-
8、H5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