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508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面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学生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分别从求异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科学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求异思维 只讲集中思维,学生不可能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为了创新,必须求异,没有求异,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所以,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对于同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发散思维,课文的重
2、点、难点、疑点等都可以作为求异思维的发散点。在讲授九上《杨修之死》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杨修之死,谁之过?”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讨论,得出三种不同的结论:修之过,操之过,二者皆有过。而做为教师的我,当时也是把教学参考上的思考和同学做了交流。我班甚至有一位学生在讨论后,从《三国志》上找到杨修被杀的根据。“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4 真正行之有效的求异思维训练是要经过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找准求异点。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
3、仅可以与教师同步同等,甚至往往还能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丑小鸭》这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天鹅?”学生讨论后提出更多问题“如果不是天鹅蛋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些磨难,丑小鸭就不会变成天鹅吗?”学生的想象力让我自愧不如。由此可见,科学地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同中求异至关重要。 2.大胆猜想,发展直觉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这里,“整体把握”和“语感”都是指阅读主体对文本所作的直接而模糊的领悟,与直觉思
4、维可以说是相伴而生。4 以图助思,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在讲授《三峡》一课时,师先出示长江三峡的图片,这三组图片是从网上经细心挑选,重新组合而成。师:这些图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最想旅游的地方之一。师:旅游完毕后,需要写一则游记。你会从哪些角度来组织材料。生:按照时间顺序,第一天,第二天,依次写,在一天内,可以再按时间顺序写。生:可以按照空间顺序写,到哪个景点写一些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师:时间和空间交织是写游记的常规写法,长江三峡也是用时空交织的手法来组织材料的。我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生依次找出时空的词语,此问较容易,无非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而已)师:请同学
5、们确定这三组图片的名称。从书本中找证据,对号入座,切忌张冠李戴。比较谁的证据充实有效)(生热烈的找证据,讨论)。学生通过对三张图片的直观感受而能迅速做出判断。又如在教授《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我利用了课文前的彩图,故意挑起学生的一点小小争议,问学生:彩图的托尔斯泰肖像画是否和文中的一致。很多学生立刻得出不一致的结论,再探究其原因,那就是夸张写作手法的运用。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想象,综合对比、联系已有知识,或是根据所读文字或图片进行判断,那么直觉思维下学生所获得的阅读印象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3.步步为营,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
6、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形式与创新、创造过程密切相关,一切创造活动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运用逻辑思维对创造成果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一线串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尽量以主问题的形式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一课》的第一个课时。学生已经预读过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的背景。师提出了问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
7、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韩麦尔是一个“可怜”4的人;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高潮。评析:本课教师切入的角度是扣住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又如,在设计《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时,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