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

ID:31454897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_第1页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_第2页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_第3页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_第4页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载体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为了加强情报工作,英国组成了以数学家杜林为首的语言学家、人文学家、科学家和资料分析专家的密码破译工作团队,也叫做“40号房间”,用来破译德军的密码。破译密码靠数学家、科学家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要吸收语言学家、人文学家甚至文学家、作家呢?原来,文学家、作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不一样的创新思维,能从常理之外找到突破口。由此可见,具有创新素养是多么重要。  所谓的创新素养培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浓厚兴趣,发展以求异思维为主要方式的创新思

2、维能力,进而形成创新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应是创新素养的培育对象,每门课程也都应是创新素养的培育载体。语文课怎样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呢?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基于兴趣的心理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个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空洞地说教,照本宣科,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模仿的”,缺少创新的勇气和能力。6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呢?我认为,语文

3、教师应当注意运用教材中蕴含的问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然后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活动,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经典的短篇小说,情节曲折,悬念迭出。当学到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见正低头卖牡蛎的于勒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此时于勒猛抬头,赫然发现其兄嫂时,情节将会如何发展呢?学生纷纷发言,大胆地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于勒此时肯定两眼发光,用满是希望的口气问‘我可以跟你们回家吗?’菲利普夫妇则装着不认识的样子,厉声呵斥‘我们不认识你,哪来的穷鬼,滚开!’”有

4、的说:“当兄弟两人的目光陡然相遇时,在经历短暂的尴尬之后,又装着互不认识的样子,各自怀着心思走开了。”还有的说:“菲利普和于勒抱作一团,痛哭流涕地相认了,而克拉丽丝则大声骂着于勒又要来祸害他们。甲板上围了一圈人,他们的女儿女婿也来到他们身边,等弄清了是怎么回事后,女婿松开了紧拉着的女儿的手,默默地走到栏杆边,看着大海发呆,此时,克拉丽丝的脸更白了。”答案不一而足。可见,创设这种新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理论是灰色的,而创新之树常青”,教师要善于

5、发现和捕捉生活中和教材有关的鲜活的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就可以利用报纸、杂志上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利用网上一些鲜活的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6  另外,要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

6、意识。例如在讲“狼”这一专题时,我讲了这样一段话:“狼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人们无不对它深恶痛绝。可是近年来,科学家都向人类呼吁:救救狼吧!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在饱尝‘杀狼保鹿’的痛苦之后,居然把狼请回来‘做客’了!”一席话把同学们说得哄堂大笑。我接着问:这样做是为什么?你们赞成不赞成?为什么?学生顿时兴趣倍增,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认为应该“杀狼”,有的认为应该“保狼”,讨论很是热烈。通过讨论,大家对“狼”这一动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大自然应该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可见

7、,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就能促使他们去分析、比较、研究、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从而发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大胆去探索,去创新,进而获得成功。  二、鼓励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首先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或另辟蹊径,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我认为,丰富的想象力是求异思维的关键,是创新的温床,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上是有其优势的。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力求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发

8、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从只强调发展学生求同思维转变到重视求异思维上来,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求异。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童话的结尾。在欣赏刘禹锡的《秋词》时,我就让学生或写或画,有个性地表现“晴空一鹤排云上”6的壮美图景。在教学中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质疑求异,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组织课堂集体讨论或小组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