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447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让“生生对话”贯穿语文课堂内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生生对话”贯穿语文课堂内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师生的平等对话已有所体现,但“生生对话”还没引起重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更自由更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前预设、课堂生成、课后反思过程中充分关注“生生对话”,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平等对话,才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实效得以提高,语文魅力充分展示。 一、“生生对话”需要在课前预设中关注 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求语文课堂重视用丰富的人文
2、内涵来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立足社会生活,开辟学习资源,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彼此间对话。因此教师课前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围绕“生生对话”来进行课前的预设。 教学问题是课堂教学主题,也是学生挖掘文本的牵引力。教师在预设教学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对话时有话可说。预设的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既要从学生实际年级和年龄阶段出发,又要结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知识层面和心理因素。如在设计邹韬奋的《我的母亲》的教学内容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结尾三段在文中的作用,教师在预设中就换位思考来提问:“同学们,文章最后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3、如果删掉它,你觉得作者的情感上有哪些缺失?请说说你的理由。”4设计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从而产生对话的空间,抓住文中的材料和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只有充分体现生本意识,具有弹性和灵活性,才能够真正有利于“生生对话”的开展,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大程度上得到激发。 二、“生生对话”需要在课堂生成时引领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是新课改所特别关注的,教师要创设好对话的情景、明确对话话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辩驳他人的观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形,此时教师千万不要让它轻易滑过,要善于紧密围绕生成性问题激发
4、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对话在文本教学的展开中推向纵深。教师决不能做一个旁观者或和事佬,而应该是一个善于激励的引领者,以创造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并深入生生对话,以多元化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生对话。 在讲授《明天不封阳台》的主题思想时,我问学生:“同学们,这只鸽子对我如此的防备,且惊恐万分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大都围绕“因为它受伤了,怕有人伤害它”回答,紧接着我追问学生:“请大家结合生活谈谈对‘它对人类提防戒备’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有学生讲到“人类应该爱护大自然”。我就抓住这个难得的生成问题问学生:“生活中你怎样‘爱护所有的自
5、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这一问课堂里马上热闹起来,有学生回答道:“4文中说道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所以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不乱砍乱伐,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交朋友,多跟动物接触,平时多种植树木。”“是啊,我们学生还应该做到不践踏草坪,提高素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的市民。”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能促进“生生对话”的开展,“生生对话”同时也能促进课堂生成的深入。课堂生成不是教师催生出来的,而是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妙手得来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相互的
6、对话中更能够得到勃发。 三、“生生对话”需要在教学反思中重现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每一堂课之后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此时让课堂上的“生生对话”再现,是对课堂教学中“生生对话”过程的再次审视和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课堂中“生生对话”的内容进一步补充,对存在的问题更深入地思考。以下是《背影》课堂教学片段: 师:四次描写父亲“背影”的内容,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情感。(生成问题) 生1:第一次和第四次我读出了父亲的辛酸和生活的艰辛。 生2:第四次我读出了作者的自责之心。 生3:第二、三次我读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生4:我读出了父子情深。 师
7、:好,我们读最后一次“背影”,联系生活谈谈感受。(再次生成问题) 生5:我读着读着不禁想起了父亲,我想作者跟我有着同样的心声:“父亲,你还好吗?”4 生6:承载着悠悠的思念,带着儿子对父亲最诚挚的爱,一行行字跃然纸上。生活中,父爱是无言的,我们往往会忽视父爱,父爱如山,需要我们用心品味。 反思:这节课围绕“背影”展开对话,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人数也较多,尤能紧扣“流泪”深入交流,从小处入手分析这世间伟大的亲情。虽然这节课学生的对话发言比较多,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内心的对话交流,但生生之间实质的对话却较少,还没有提供一个更好的话题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相互补充和提升,
8、更缺少相互的质疑和辩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