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ID:31454266

大小:11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_第1页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_第2页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_第3页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_第4页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渗透到高校师生当中。其从价值取向、内容、方法论等都和“纲要”教学相左,“纲要”课程要积极应对,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去掌握师生;深化教学改革应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教学改革仍需坚持教育者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倡导性和主导性,提高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教材体系及其向教学体系转变过程中应坚持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的统一;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机构关于历史教育的宣传和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历史文化氛围。  [关键词]教学改革;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政治

2、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12-0027-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无法回避时代背景和各种社会思潮场景的存在。对“纲要”课程影响较大的无疑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该门课程的任何改革都要正视这股思潮的存在。  一、历史虚无主义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历史虚无主义的由来较为复杂。在18世纪中叶,中华民族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些人主张“全盘西化”。“全盘西化”实质上就是对传统对文化的全盘否定,就是虚无。正如梁柱所说的:“

3、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性的形象,这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仍然如同难兄难弟一样,二者如影随形。”8[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抗战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文化大革命”以后,历史虚无主义又抬头。20世纪史学界提出范式转变,历史虚无主义夹杂其中。  高奇琦认为,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消解和解构历史,否认一些人们已经普遍接受的事实,强调历史是一种可以随意涂鸦的“空”或“无”。[2]许多学者如龚书铎[3]、李方祥[4]、梅荣政[5]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历史虚无主义在政治上的诉求,即以历

4、史虚无之矢欲动摇和颠覆共产党的执政,意图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替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把偶然性视为必然性,片面性视为全面性,本末倒置,用后一段历史发展来假设和虚无前一段历史,用个别重大事件替代历史必然,随意裁剪历史。恩格斯早就批判这种做法:“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面。”[6]田居俭认为:“虚无主义不辨历史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支流与主流、成功与失误、过程与规律。他们‘研究

5、’历史,不是在全面、系统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阐述内在联系,梳理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而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实,牵强附会,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指鹿为马,糟蹋历史。”[7]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师生的影响  笔者曾对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3级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是否赞同‘西方国家侵华有助于中国更好发展’中”8,非常赞同的占了5.8%,比较赞同的占了20%,不确定的占了21.3%。类似的调查亦可见于武汉大学佘双好

6、教授对华中地区高校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调查。如对“是否赞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确定的占了18.4%,不太赞同的占了13.3%,不赞同的占了7.4%。[8]历史虚无主义的非专业性、低门槛让其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加上影视作品和媒体网络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篡改,即使是高校教师也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之中而没有察觉。有些教师赞赏和认同《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角色演绎,推崇《河殇》里的“彻底的反封建”。这正是历史学家胡绳强烈批驳的。“《河殇》以为自己是最彻底的反封建,否定中国传统的

7、一切,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创立的种种传统。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样的问题,认真驳斥这些观点。”[9]对学生群体中历史虚无主义趋向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澄清;部分教师教学方向发生偏差,为迎合学生,哗众取宠,沉浸于一些细枝末节、历史人物生活作风等方面的讲述,对“四个选择”粗略带过,这些都助长了历史虚无主义之风。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纲要”教学的影响  2005年沙健孙、李文海、龚书铎、梁柱在《光明日报》上发表题为《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访谈,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根据“05”方案,从2007年开始,要在本

8、科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由此看来,“纲要”课程教学不只是进行国史、国情教育,还要深化教学改革,以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渗透。  “纲要”课程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正是历史虚无主义努力要“虚无”的。“纲要”课程“8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0]然而,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