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

ID:3145383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_第1页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_第2页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_第3页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_第4页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联读――古代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  在语文教材当中,古代诗词都占有可观的比例。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古诗就有22篇,占了27.8%。不仅如此,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也占有11分的分值,占了7.3%。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之中,诗歌教学的地位之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呢?联读,就是鉴赏古代诗词的一种有效方式。  一、联读方法  联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两个或者多个作品放在一起联系阅读,同中求异,异中看同。  1.同中求异,就是将一篇作品和题材或者感情与之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从而体会这一篇作品的独特之处。古

2、诗词的联读一般使用这种方式。  2.异中看同,就是将看似不相关的作品放一起,从而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加以体会。这一点是比较难的,异中看同需要相当高的抽象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少,比较巧妙的一次运用是李奇的《朱自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再读〈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朱自清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个形象,一个是中国的现代作家,一个则是安徒生笔下童话里的人物,这两个可以说是毫不相干的形象,在他的教学中却把他们巧妙地连在了一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点亮的火柴中获得温暖和慰藉,朱自清在想象的世界中获得宁静和慰藉。”“5月下荷塘

3、是朱自清颇不宁静的自己点亮的第一支火柴。但热闹的是它们,我什么也没有,于是朱自清的第一支火柴灭了。”  二、古诗词的联读  在古诗词鉴赏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反复朗读,感受韵律;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殊不知固定的鉴赏步骤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到头来学生还是无法体会古诗词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妙处所在。  孙绍振教授在他的著作《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讲到:“读作品,要真正读懂,最起码的就是要读出个性来,读出它的与众不同。读过之后,感觉不到经典文本的独特,就是没有真正读懂。孤立地欣赏经典文本,

4、可能造成对作者和读者两方面个性的蒙蔽。为了剖析经典文本的个性,一个最方便、最起码的方法,就是同类经典文本共组。”他所说的“同类经典文本共组”,就是同中求异。以下将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为例。  欣赏这首诗歌,我们不妨将李白的一首同样写王昭君的诗――《王昭君二首》与其联读。  《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二首(其一)李白5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

5、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先看李白的诗。此时属于汉家、仍在秦地的月光还能够照着昭君。但是,一旦走上了通往玉门关的道路,那便是走向了不归的天涯海角。汉家的月亮每天都能够从东海边出现,但是昭君嫁到了西边就再也没有回来的一天了。所嫁之地常年寒冷,一片荒芜,只能以雪结冰为花,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绝世佳人容颜日渐憔悴,形容枯槁,终究是香消玉殒,没入胡沙。生前由于没钱贿赂画师,因此未能得皇上宠幸,死后留下一座青冢,令人嗟叹、哀婉。  此诗系李白在凭吊昭君墓后所作,叙述了

6、昭君出塞的凄婉的故事。诗中以两组对比开头。一处是第一、二句,分别写了还在汉家,能受月光照的昭君和上了玉关道,一去不回的明妃。还有一处是每天照常升起的月亮和西嫁不归的昭君对比。通过两处对比表现了对昭君出塞的叹惋。接着又写到了寒雪、胡沙、青冢等一些意象,也是对昭君一生悲惨的哀叹。  再看杜甫的诗。群山万壑浩浩荡荡奔赴荆门,那是明妃出生成长的小村。离开了汉宫,从此,她的一生只能与北方大漠连在一起,红颜薄命,苍茫朔漠中只有一座青冢面向黄昏。仅仅靠画图又怎能识得美人容颜?玉佩在月夜作响,那是昭君的芳魂想要还乡。那流传了千年的琵琶乐声,分明

7、就是在倾诉心中无限怨恨。5  两首诗写的是同样的题材,都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甚至也有一样的意象,比如青冢、朔漠(胡沙),但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却有高低之分。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带领学生鉴赏?或许孤立地看这一首诗很难将它真正的特点讲清楚。那么,不妨试试联读的方式。  1.宏大的场景、气势。诗是非常注重韵律的,因此朗读是鉴赏诗的第一步。初读两诗就能觉得杜甫的诗有浑厚磅礴之感。这种感觉一定是由意象传达出的。李白的诗以汉家明月起诗,而杜甫的诗开头就是“群山万壑”,一上来就给人声势浩大的感觉。这也是杜甫诗的特点,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

8、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书中谈到杜甫的这种手法:“他善于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痛苦放在尽可能宏大的空间中,使他的悲凉显得并不渺小。”这首诗也是一样,将对昭君一生的感叹放到了群山万壑之中。接下来,此诗的颔联更是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