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2505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略谈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谈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追求。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从一定意义上说,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笔者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来谈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阅读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源众多的形势下,激发学生的
2、兴趣越加重要。兴趣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阅读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觉得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阅读首先是以教材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也主要以教材为载体,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3 比如笔者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时,就通过一些电影画面片段让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的相关新闻和图片,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不易。初中学生对画面的感知能力已经很强了。结合毛泽东的词人身份,教师们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毛泽东诗词,
3、组织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学生为了搞好这次朗诵会,必然会去收集筛选毛泽东诗词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而揣摩诗人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在反复阅读揣摩想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而学习的兴趣也会进一步增强。 二、注重情感体验。训练想象能力 画家借助于线条和色彩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知;音乐家凭借节奏和旋律,来谱写抑扬顿挫的乐章以表达对社会的认知和感悟;文学家则以文字为媒介来反映社会生活。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并强化这种体验。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写亲情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写写读后感,这样就能获得有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伴随着学生或摇头晃脑、或念念有词、或凝神遐思、或心骛八极而进人吟咏品味的状态,进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品味文本,充分发挥主观想象能力,在文学作品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思想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加强讨论交流。强化思辨能力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学习途径,这种讨论交流要能真正服务于阅读教学,必须和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结合起
5、来,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思辨能力,至少应该包括一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质疑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如今一方面是学生这样的能力奇缺,另一方面是可供进行训练的材料很少。因此说,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抓住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契机,去强化这种思辨能力。3 比如,在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针对对作者柳宗元寄希望于统治者改变社会现实的的想法,谈谈这种希望实现的可能性,学生在讨论交流后,指出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观人风者”能体察民情,那当时的社会就不会如此民不聊生了。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让学生
6、讨论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很多学生讨论后,能辩证地指出,范仲淹的忠君思想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四、注意读写结合,提升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勤于积累,乐于表达。 有效的阅读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欣赏,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借助课文,实现读写的高效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为了理解和吸收,写是为了更好地
7、理解表达,因为有理解性的吸收,才有可能出现有理解性的表达。可见,有针对性地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把读写结合起来,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举措。对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深度的“导写”,这样学生不仅有了阅读,更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笔者相信,只要努力探寻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的“点”,就一定会出现语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的“面”。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只要我们“上下而求索”,语文教育的春天一定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