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100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课堂教学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段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著名心理学家烈昂节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儿童的心理起源于外部活动,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早在2000多年前倡导“知行统一”的荀子也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他的观点不仅为我国的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而且深刻的揭
2、示了“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实践,在于体验。正如特级教师顾泠沅老师说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意义 所谓“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通过“做中学”4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包含了外显形式的活动化(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和感知活动),更具有内隐的思维活动(由外显活动转化而来的观念活动和智力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
3、展,达到真正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素质。 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实施 通过活动课程的开展促进学科课程,以学科活动课的实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 1.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活动的前提 ①没有兴趣和动机支撑的学习是不可能出好效果的,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在《课程标准》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 ②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的素材,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相对于其
4、他学科毕竟是比较枯燥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仅教材而教,新教材留给了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2.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是活动的根源 实行教学民主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有效方法。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4 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强调知识的获得、真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例如,教学《正多边形拼地板》时,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通过教师有的放矢的质疑,引导学生对能进行镶嵌的条件先有个初步的印象
5、,为概念的形成造成一种“呼之欲出”“水到渠成”的态势。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也亲身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3.问题是活动的出发点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能刺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不断求知、进步,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4.“探索研究式”学习是活动的表现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的授予完成的。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授―受”,因此,学生获得知识是“标准化”的,理解方式是“统一”的。但创造性学习单靠教师的单向传递显然
6、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贯彻以学习者之间的横向交流为主的操作方法,通过多种“探索研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各小组的交流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组学习,说到底是一种学习者之间的互相启发学习。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是产生智慧火花的极好契机。在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灵魂(或说领袖人物)容易产生,以此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形成学习探究的高潮。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此来向老师“求救”:“老师,这个怎么办”、“老师,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老师,给我们拿个主意吧”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采取“启发型管理”4,
7、可以提出建议,但无须发布指令;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可以先听取学生的意见,而后作补充;也可因势利导让小组就自身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民主的方式解决。 5.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养成个性是活动的目标和归宿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与能力是活动的结果。而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格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应注重创造条件与优化环境,给学生以更多自主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是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的“塑造”形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