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

ID:3145099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_第1页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_第2页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_第3页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  摘要:道家意义上的美与俗美有很大的区别,因为道家认为只有精神意义上的幸福才是最深层的幸福,追名逐利者难以获得这种美感,它是超世俗功利的。道家这种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与儒家佛家的审美有一定相同性,而对后来的道教也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道家;审美;超世俗功利性  审美的“超功利性”最初是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被清晰系统地提出,他认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1]即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一切世俗的利害关系而重精神愉悦的活动。这个西方的审美范畴,在对审美主体的研究上恰与中国传统的哲学

2、美学重主体精神的追求相一致。如从老子的“涤除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等道家美学思想看,中国人在骨子里就有着重精神内涵的价值观、审美观。黄老道家甚而是后来的道教,都认为精神上的幸福才是最深层意义上的幸福,追名逐利者难以获得这种美感,它是超世俗功利的。  道家的审美判断准则都是以“求道”为乐。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2]他所谓“至乐”是通过“求道”而致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快乐,非世俗的快乐。因为此“至乐”并非世人所误认为的“当官”之乐,也非众人所追求的“荣华富贵”之福。庄子一生清贫然自得其乐,自称抱朴子的葛

3、洪虽世家出身却视权势金钱为粪土,他说:“夫有道者,视爵位为汤?Z,见印?R如??x。视金玉如土粪,睹华堂如牢狱。”[3]4在其看来,世上的财色权贵乃身外之物,不仅有损修养,还不能让人从中获得真正的美感。  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家审美具有超世俗功利性主要是在于其美学意义上的“道――美”和通俗意义上的俗美是大有径庭的。老子《道德经》将名利与生命作了比较,认为生命的价值比名利的价值要高得多,他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4]真正拥有大智慧大快乐的人是以珍爱生命,淡泊名利为智举,而非

4、以占有世俗的物质性功名利禄为快乐。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5]正如王弼所解释的“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已”[6],为物所役的人是无法逃离俗世的束缚而得到真正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只有超脱世俗才能获得永恒的快乐。同样,庄子也扬弃那种以名利权位为标准,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要务的世俗价值观,而提倡去寻找在现实以外通过修养而到达一个优游无滞的精神自由的世界。《南华真经?逍遥游》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无边的精神空间

5、,还给出了一个超越种种智巧物欲而通向辽阔宇宙的大我形象。庄子这样描写至人的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至人超越了为功名所束缚的偏执的小我,而“离形弃知”4成就了与大道合一的大我,从而使精神得到了大自由、大解放。在《南华真经?让王》中,也是通过十五个寓言故事来说明了这种重生命精神,轻世俗名利的思想。除了道家重视这一点,而在儒家的美学思想中,也强调了这种尊重生命,且要尽力以生弘道,从而超越死亡的审美态度。儒家认为生命可贵,“水火有气而无性,草

6、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生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8]但也反对享乐主义的生死观,相信人可以通过悟道、求道、得道并且弘道从而超越生死。因此《论语?卫灵公》就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9]人可以通过弘扬仁道而超脱世俗,从而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和使命。与这种典型的摒弃世俗物欲的审美观念相类似的是佛教的禁欲主义,佛教认为人生之所以有苦归根结底是因为贪欲之集谛而生,只要消灭贪欲,就能消灭苦,使人获得真正的解脱,这与道家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是相通的。  道家的这种审美的超世俗功利性对后来的道教也有很大的影

7、响。道家道教都提倡要“少私寡欲”和“无欲”。“早在道家著作《老子》、《庄子》、《文子》(也是道教徒所信奉的《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等书中就已经提出‘无欲’或‘寡欲’的主张……道家与道教有着连续性,道教创建之初,便已继承老子的思想作为立教基础。例如《老子想尔注》特别指出‘情欲思虑怒喜恶事,道所不欲’,强调‘弃邪知,守本朴,无他思虑’的重要意义。早期道教的禁欲主要系指禁制有害于生命的欲念、行为,它是通过长生不死、即身成仙的向往和追求来转移其他‘我’的欲望意识。”[10]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创立者王重阳就把这

8、种禁欲的修炼方式看作是解脱精神枷锁而绝世逍遥的重要途径。据《七真年谱》记载,王重阳在48岁时受两位高道的点化而出家入道,并在当时的终南县南时村自掘“活死人墓”穴居,他曾作《自画骷髅》等诗劝诫世人要早修道,“此是前生王害风,因何偏爱走西东?任你骷髅郊野外,逍遥一性月明中”4。[11]肉体与真性灵相对比是脆弱而短暂的,只有摒弃现实人生中一切世俗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