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7768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7―0101―01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已渗入到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创设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
2、供了空前广阔的大舞台。只要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及时、准确、恰当,就如同刀用在刀刃上、猛虎添上了双翼,学生创新思维的火把定会被熊熊点燃。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供丰富学习资源,夯实知识基础3 我们都知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知识基础的,只有当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在面临一些新奇的问题时,才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洞察力及创造力来产生新观点,在一些看似互不相关的事情之间发现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现行文本教材,即使是实验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知识呈现方式仍是
3、静止的,配备的光盘上的信息仍是有限的。有些学科的一些知识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过于抽象,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光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也难于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集成性和综合性就能克服上述的这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欲望 创新源于问题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在实验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元曲《天净沙?秋思》仅有28个字,却描写了九种景物,勾勒出了一幅绝美的深秋黄昏图,有着深远的意境。如果学习作品时仅仅把“枯”、“老
4、”、“昏”、“断肠”等字、词抽象地讲解一下,那么语境的内涵、作者内心的情感、作品的意境学生就很难体会。学生即使把作品读得行云流水,背得滚瓜烂熟,也产生不了与作者一样的羁旅之苦的共鸣。要是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现一下这幅秋景图,恐怕也只能得到几句中规中矩的翻译罢了。但倘若化平面的视觉感受为主体的视觉感受,化静态的储存为动态展示,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用Authorware把课文制成一段具有古典意境的优美画面,配上音乐,配上朗读,再现的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情感被唤醒,思维被击活,灵感被激发,想象也如出闸之水奔腾而来:有的学生联想到学过的课文《秋天》;有的学生谈起了余光中的《乡愁
5、》;还有的学生想起了一次迷路时路边飘来的菜香,让自己嚎啕大哭之景;更有不少同学发挥想象口述了一篇篇写景美文……可见,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有了能把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创设情境的信息技术,学生创新思维的双翼一定能飞得更高。3 三、便于分析比较,诱发创新活动 分析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促进分析的重要手段。善于综合分析,学会比较鉴别,从矛盾中发现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标志。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便于学生比较、分析,积极思维,实现思维创新。《送元二使安西》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编在同一课里的两首古诗。同为送别诗,但两首诗作者感情、朗读语调却不同。为
6、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不同的感情、区别语调,我先播放两首诗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同之处。但为什么一首是忧郁难舍的感情,另一首却无忧愁之情呢?学生思维未启,回答不出。于是,我把这两首诗的送别地点和朋友去的地方“安西――渭城”、“黄鹤楼――广陵”分别制成地图,及时用幻灯投影出来,学生的灵感思维一下跳跃出来,找到了答案:两位朋友去的地方不同,一个偏远,一个较近。再启发他们:是否还可做其他比较?学生思维更活跃了,有的比较性格,有的比较生平经历,答案精彩纷呈,他们的发散思维也得到极大的培养。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横向比较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纵向比较。学完《荒岛
7、余生》这篇外国小说,我启发学生骑上想象的野马纵横驰骋自编《新鲁宾逊漂流记》。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鲁宾逊漂流记》的录像,比较自己的作品与原著有什么差距,或有什么创新。改一改,与自己先前写的纵向对比,看自己是否有所提高。随后再分析,怎样更有创新,让学生一点一点地伸出思维触角,在想象的天空里任意延伸。 编辑:郭裕嘉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