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7360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选例“准”叙例“精”析例“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例“准”叙例“精”析例“亮” 鸡蛋虽小见作风 马国英 近日读了三则与鸡蛋有关的故事,有些联想。 第一则来自《资治通鉴》。孔子的孙子子思向卫侯推荐将才苟变,卫侯说他也知道苟变可用,但苟变在做税官时吃了老百姓的两个鸡蛋,所以不能用。子思说,用人就像工匠选用木材,应该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卫侯被说服了。 选人用人,政治之大事。不同的时期、形势、条件之下,原则各有不同。在生死存亡、竞争决胜之时,人才难得,往往强调唯才是举、不拘小节。而在天下安定、长期执政之后,选拔干部就更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其中的原因也是清楚的。动荡时期,百姓的信任更多源于其能力和水平,因此会给予更多宽容;而承平日久,社会心理发生转化,不分彼此的热情逐渐减退,不可随便的要求成为自然。干部的小节,就在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最为直观。不负责、不检点的行为,对干部队伍形象的损害、对民心的挫伤就是最为直接的。由此可以理解,苟变白吃两个鸡蛋可以既往不咎,而今天的干部却必须因公款购买两盒月饼被问责。6 第二则故事说的是清宫鸡蛋价格昂贵。光绪年间,一个鸡蛋市价不过几个铜钱,可在御膳房,四个鸡蛋开价至三十四两银子。有一次,光绪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举着一只鸡蛋问他的老师翁同??:“这种
3、贵物,师傅也曾吃过吗?”答道:“我家里遇上祭祀大典,才偶尔吃一次,否则不敢吃。” 从上到下都在蒙蔽光绪皇帝,这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连他的老师都不敢拆穿。恶劣风气背后往往牵扯复杂的利益,盘根错节,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服从其中,推波助澜,以致潜规则盛行。由此可知积弊清除之艰难,正风肃纪之必要。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建设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如今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民情表达渠道通畅,监督之网越织越密,干部自当身体力行求实务实,那些还想搞瞒天过海的人,应该从天价鸡蛋中反思教训。 第三则是关于小平同志的。1975年重新“出山”
4、不久,邓小平便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 “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一句朴素的话,生动地诠释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其中体现的自知、自律、自省,今天读来也令人十分感佩。物质水平提高了,公务接待标准适当提高一些,也无可厚非。但违反规定竞相奢华,挥霍公帑,腐败势必产生。制度不落实,往往是从小处不执行开始的,“破窗效应”形成,再严格的规章条文都难免沦为“稻草人”。倡导厉行节约,党政机关应自觉带头,制度建设跟进,从严控公款开支入手,带动社会树立俭朴之
5、风。6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小鸡蛋,与政风联系起来,也值得较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细微之处决定成败,也更见功夫、更见韧劲。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0日) 写作借鉴 选例随意、叙例拖沓和析例缺位是中学生运用例证法的常见病。中学生运用例证法应做到“选例准、叙例精、析例亮”,以本文为范例借鉴如下: 一、选例“准”:以一当十,支撑论点。例如本文第二例选的就是一个反面典型――光绪皇帝受蒙蔽,“连他的老师都不敢拆穿”,由此可见“积弊清除之艰难”、正风肃纪,作风建设从小事做起之必要。 二、叙例“精”:定向叙述,“接通”论点。“精”,要求去除它意,提
6、取能与论点对接的部分,用语精当。例如叙邓小平例只用了90多字,其中提及的时间、场合、身份、要求,乃至透出的恳切语气都与中心论点相关,有了这样的“定向叙述”,下文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应自觉带头从小事做起树立优良作风的论证便水到渠成。 三、析例“亮”:由“例”及“理”,自然充分。“亮”,要求远离“例”与“理”简单相加的误区,“理”的展开力求辩证、深刻、到位,使人眼睛一亮。例如第一例,吃了老百姓的两个鸡蛋的苟变还是被重用,读者初看会觉得离题,再读,才发现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与两个鸡蛋相关的操守、影响因时因境而异,在当今“天下安定、长期执政”的特定时期,类似这样的“小节”
7、“对干部队伍形象的损害、对民心的挫伤就是最为直接”的,事关执政大局。这样的分析由“例”6引发,从环境的改变论及社会心理的变化,说理辩证,令人信服。从篇幅看,叙例只用百字,析例用了近300字,论证充分有力。 心入之,必成之 陆锴馨 一如钱钟书在写作《管锥编》时殚尽心力那样,用心才有成就伟绩的可能。 巴托尔迪在塑造自由女神像的时候也是如此,精心选料,细细刻制,或浅或深,雕出人物的丰满情态,雕出那个时代的自豪。桂冠之上的头发,人们的目光无法抵及,他却也要反复打磨,折腾良久。十年光阴见证了他超越常人的热情、细致和追求。赤诚之心入之,成就极致。 阿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