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ID:31445776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0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1页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2页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3页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4页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拔尖创新人才在人才总量中只占少数,却创造了大多数科研成果和尖端科研成果,因此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决定其培养方式,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是:惊异、专注、敏捷。与之相对应,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是:特长发展、自由发展、卓越发展、机制发展。恰当的培养方式,能把潜在的拔尖创新人才变为现实的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01-02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科技领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力、超强的创新

2、能力、坚定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成果,成为研究领域出类拔萃、远远超过该领域一般同行研究高度的顶级人才。在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才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犹如马中之千里马,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相应的培养方式。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  拔尖创新人才当是鹤立鸡群,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但也有如下的共性:  1.惊异  学术惊异的背后是什么?“小草划破手”8这一现象能够引起常人的惊异吗?“苹果落地”能够引起常人的惊异吗?它们只引起鲁班和牛顿的惊异,并因此有了锯的发明和万有引力的发现,原因在于鲁班是天分很高的木匠,牛顿是天分

3、很高的物理学家。学术惊异的背后,是研究者的天分,一个人只有具有很高的科研天分,才会对大部分人熟视无睹的材料产生惊异,“能发别人所未发,感别人所未感,悟别人所未悟,得别人所未得,对所掌握的材料有着别具一格的领悟和组合能力,如果作者对学术材料无动于衷或虽有感触却也与别人的见解并无二致,那么原创性学术作品不可能出自他手”。研究者何以惊异?就是因为他已经发现了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但是他所面对的学术材料与其他人并无二致,“新”就是来自研究者对材料的新颖的把握形式,研究者的天赋就体现在这里。知识由形式和内容所组成,知识的形式是人的先天形成的,知识的内容是人的后天勤奋学习

4、所获得的,这二者对于知识来讲是缺一不可的。“知识等于天赋(知识的先天形式)与勤学(获得知识的内容)的乘积,一项为零,则乘积为零。”天才出于勤奋绝不等于勤奋就能出天才,勤奋只是天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拔尖人才首先是禀赋出色者,他能够对常人熟视无睹的材料表现出异常的好奇心,赋予普通的材料以特殊的前所未有的最恰当的形式,这就是学术创新。  2.专注  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于所研究的问题上。专注是一种策略,所谓“宁断一指勿伤十指”8,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要集中而不能分散,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只要做好专一的事就可以了,贪多求全,必然是囫囵吞枣、食而

5、不化、消化不良,什么也做不好。拔尖人才不是全才,而是在某一方面的佼佼者。人类的知识积累呈加速度发展,而任何研究必须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前人在某一方面的研究文献阅读一遍就要花费毕生的精力,这就决定了像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当今几乎不可能诞生了。今人纵使有亚里士多德的智慧,但面临的前人成果远远大于亚里士多德,这就迫使我们的研究要专一化。专注是一种强力,就像钉子总是尖头一样,只要我们把精力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就是把精力高度集中于牛身上,以至于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牛刀在筋骨的缝隙处游刃有余而不碰上

6、骨头,用了十九年而不卷刃;牛顿、马克思、康德等思想巨擘常常用几天的时间一心一意、不间断地思考一个问题,他们的专注度是非常惊人的,反之研究时如果一心二意、心猿意马是根本出不了成果的。专注是一种境界,研究者有了足够的学术天赋才会对常人熟视无睹的东西发出惊异的目光,从平凡中看出伟大,就如苹果落地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里蕴含着伟大的万有引力;惊异的地方必然是引人注意的地方,专注油然而生,就此而言,专注是研究者的内在品质,专注的研究是能量不可抑制的释放而非勉为其难的机械操作,真正的专注必须建立在自然、主动、无功利目的的基础之上,这种境界是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达到的。  3.敏捷8 

7、 拔尖人才有着超常的思维能力,能够迅速地接受和处理信息,速度之快和质量之高均非常人所能比。北京到广州两千余公里,步行需要二十天,坐火车需要二十小时,坐飞机只需要两个小时。在接受能力上,拔尖人才和普通人相比,就像飞机和步行的速度一样相差巨大。普通人一生也做不完的事,拔尖人才很可能在短时间就能做完。如赵元任会说33种方言,精通多门外语,在物理、逻辑、哲学、音乐等诸多方面颇有建树。马克思五十多岁学习俄语,只用六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莱布尼茨、辜鸿铭、钱钟书等都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敏捷不仅仅意味着记忆力好,更意味着悟性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拔尖人才的培养  拔

8、尖创新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