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

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

ID:31441855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_第1页
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_第2页
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地理动态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连载一)  摘要:研究实践结果显示,观察量表的运用对于完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把对地理教学的挚爱植入学生心田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关键词:课堂观察量表;教学目标;动态课堂;问题生成;课堂活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之上。”[1]学情分析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教师素养三维融合的最美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前的学情分析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可能会遇到

2、的困难等方面。依据课堂观察的要素,拟定相关维度、评价目标、课堂教学观察点等,将设计思路具体阐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明确指导作用。教学活动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目标定位、课程理念指标、学习目标指标、目标管理指标和目标达成指标等维度是评价一节课的最主要指标和课堂教学的主要观察点(见表1)。  (1)目标定位。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包容和交叉,而是一体。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宏

3、观上必须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3)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达成度指标的体系,制定出符合学习内容和学习者实际的执行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是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时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确定的具体目标,目标等级和相关要求必须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2)课程理念。学习目标应符合“课标”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特色性,应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现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上的技术发

4、展指标。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趋于成熟,课堂提问和训练必须适应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高中地理课程理念指标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较高层次的课堂互动训练,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性的科学批判思维,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高水准的智慧认知加工能力,也能触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建构。  (3)学习目标。地理程序性知识以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或程序步骤的形式呈现,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地理事实性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演绎,就需要教师使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以恰当的学习目标引领学

5、生的密切关注和积极配合。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学习者即学生是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表现是希望学生完成任务和达成的结果,该指标的描述必须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指的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或完成学习任务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包括辅助手段、提供的信息或暗示、次数、时间和空间等数量的限制以及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表现程度指某一群体或个体学生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尺度等。3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指标维度必须体现Sma

6、rt原创,其中Specific指学生学习目标要具体,学生应掌握什么;Measurable指达到的目标必须可评价、可测量;Attainable指学生可以达到的;Relevant指与课标相关联;Time-bound指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指标的设计需要参考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创,目的是使评价标准内容明确、可测量,评价过程可实现、评价结果可达到、评价行为具体的时间规定[2]。  (5)目标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是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对教学起导向作用。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

7、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基于预设的生成,更要关注动态生成。通过合理的预设促进生成,预设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动态生成产生师生思维的智慧[3]。此外,教学评价的适切性和教学任务呈现的情景设置也有助于目标的达成[4]。  对应上述设计思路和要求,课题组通过个人备课和集备课研讨出“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目标(见表2)、评价任务(见表3)和观察评价量表(见表4,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易进.建构促进教与学的课堂学习评价[J].教育学报,2013,9(5):61-67.  [2]

8、侯建成.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目标制订的维度思考――以鲁教版必修地理教材为例[J].地理教育.2013(10).6-7.  [3]奥苏伯尔著,任夫松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79.  [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5-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