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1694
大小:61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0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Transportation)(2018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民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行控制、飞行区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信息系统、机场经营管理与航空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机场规划、运行控制与经营管理、场道养护和生产指挥与调度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生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意愿并有能力服
2、务社会;目标2-知识应用能力: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解决航空运输领域生产管理等工程问题;目标3-工程实践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在航空运输领域具有独立从事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以及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目标4-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在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工作,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目标5-学习创新能力:具有交通运输领域的知识更新、终身学习意识,特别是在机场生产现场运行指挥与管理、场道维护与管理以及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具有工程创新能力。二、毕业要求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3、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能够设计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场系统、进离场航班滑行或航站楼旅客进出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能够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
4、,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12·
5、能够就航空运输领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独立获取、消化及应用新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道德修养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4.研究√√√5.使用现代工具√
6、√√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9.个人和团队√10.沟通能力√11.项目管理√12.终身学习√√三、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四、核心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机场运行、民航概论、交通运输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管制、机场安全、航空运输管理、民用航空法、机场经营与管理、安全检测与防控、航空公司运行管理、民用航空安全与管理。五、主要实践性环节机场认识实习、专业技能实训、机场运行课程设计、航空运输管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六、主要专业实验机场运营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七、学习年限
7、标准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12·九、课程设置性质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讲授实验实践开课学期中文英文课内课外通识教育课程必修1100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oliticalTheoryandBasicLawEducation348426一21002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IntroductiontoChineseModernandContemporaryHistory348426二31002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IntroductiontoBasicPrinciplesofMa
8、rxism3483612三4100100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toMaoZedongThoughtandTheoreticalSyste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5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