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0256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因素,从心出发;能促进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基础;能使得师生沟通更顺畅,达到教育目的。两者之间在目标、角色、主题三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31-02 一、何谓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是通
2、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引入我国是比较晚的,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辅导技术引入我国,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团体感染力,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在教育,心理咨询,企业培训,员工素质提升等方面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 团体心理辅导一般由1~2位指导老师主持,围绕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领导者设计不同的活动,让所有参与者参与其中,相互
3、鼓励,相互协作完成团队目标任务,在互动过程汇总,加深对自我的认知,增进人际关系,获得内心的成长和社会支持力量,最终获得人格发展与成长。 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因素,从心出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相比,团体辅导通过活动,心理游戏,同伴互动等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宽松的氛围,从心出发,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促进同学之间的认同感,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基础。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
4、意识淡薄,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题。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成员之间通过分享、通情、体验“和他人一样的感受”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同,对集体产生了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产生了对集体的认同感,凝聚力自然会得到增强[2]。 (三)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需要依靠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管理来协助开展,但是大学生都是成人,有自己的思想,对于特别生硬的规定往往有一些叛逆心理,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而是朋辈式的关系,相互分
5、享,相互理解,共同讨论,反省,改变观念,能够有效实现既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又不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团体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组织形式、领导者的角色以及活动对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7 (一)目标一致。无论是团体心理辅导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关注时事政治,而且要不断完善人格素质。主要的工作内
6、容都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人际交往,懂得合作与竞争,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清晰的人生规划,能够自制,完成学业规划。 (二)角色相似。无论是在团体辅导中,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所承担的角色是相近的,都承担的是同学们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团体辅导中,要以小组成员为中心,适度引导,恰当解释,小组成员是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具备知识的垄断性,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同时领导者适度融入其中,才能发挥学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 (三)主题相近。无论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还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活动对象的性质都是相近的,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负责处理学术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共性的问题,比如生活适应问题、学习方式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也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初探7 (一)活动主题:新生入学适应。由高中进入到大学之后,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短暂的焦虑不安,有孤独感。他们对于新环境有许多不适应,如,新的
8、学习方式,新的同学相处方式,宿舍人际交往,新的师生相处方式等等。目前,新手入学教育往往采用班会讨论形式、听报告形式、参观访问形式,但是由于集体活动多,同学之间交流太少,所有有的过了两三个月,同班同学之间还是不熟悉,难以尽快形成团体凝聚力,难以使得个人从集体中获得更多的心理支持。 (二)活动目的。帮助新生尽快的融入新环境,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活,正确对待大学的学习任务,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的模式中,了解生活方式,适应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去适应新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