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014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的综合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的综合实践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首先,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其次,语言环境中识记汉字;最后达到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境界。 识字语言环境运用识字,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现行的《小学语文大纲》在“识字、写字教学”部分明确提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这符合学生整体感知事物的认知心理,做学习的有心人,可以突破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难点,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
2、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 一、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 1.在教材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全是在词语、句子、小韵文和课文中出现,而且全文注音,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环境,更便于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生活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许多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有时还把一些“字”5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这样,我们抓住契机,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让学生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扩大识字量。 3.在课外语言环境中认
3、识汉字。“读诗百遍,其义自见”,从低年级开始,在儿童读物越来越有趣,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培养学生阅读注音读物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自能自主识字。在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学习目标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是有目标的识字量,学生应当完成这个识字量。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课内外读了不少喜欢的诗文,运用已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认识了超量的字,这应予以鼓励,还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让识字量多的学生展示他们的这方面的智能,激发其他的同学也多读好书多
4、识字。 二、语言环境中识记汉字 1.充分依靠教材,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识记汉字。教材是最好的识字环境。我在教学时,始终把“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读”教学识字,能给人以启示。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苹果落地》这一课的生字“落”,学生经常会写成左右结构,于是,我让学生反复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明白苹果是从树上落下来的,因此这个“落”字是上下结构。这样通过阅读识记汉字,学生不仅学得活,而且记得牢。还有,不少独立的识字课,大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如三字经的形式、儿歌的形式等,易于朗读。让学生背诵记住后,字音读准了,字形也记住了,而字意经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讲解后,学生也会领悟
5、其意了。5 2.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进行识记汉字。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练习,识记汉字。我把生字编成小故事的形式,学生既喜欢听,字形又记得牢。所以对个别不容易记得生字,我就采取师生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记“晚”这个字,一个同学是这样讲的: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一只兔子被老虎咬掉了尾巴,当它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原来他把兔子中的“、”当成了兔尾巴。经他这么一讲,学生在写“晚”这个字的时候,很少有多写“、”的,因为它被老虎咬掉了,这多么形象啊! 三、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所谓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和运用。 1.遵循已
6、知到未知的规律,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进行汉字的运用。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年级下册《水乡歌》这课的生字“满”,它的释义很多,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它的意思,我采用让学生运用“满”进行说话练习:水杯里的水满满的;我写的字让妈妈心满意足;冰花像丰满的牡丹……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于“满”的运用已经游刃有余。此时,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而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借助图画或直观教具,提供语言环境,进行汉字的运用,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图片,巧妙使用教具,提供语言环境,进
7、行识字教学,使学生易学易记,兴趣盎然。5 3.依靠阅读教材,运用课文语言,进行汉字的运用。学生在充分接触文章时,进行大量阅读实践,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学习、积累、内化、运用所学的语言,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小”是学生较早掌握的一个汉字,可是他们在书写的这个字的时候,总是状况不断,经常把小左右两点要么写得太低,都与竖钩的收笔处并驾齐驱了,要么写得一高一低,不在统一水平线上,让我甚是烦恼。我把这两种写法都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评价。他们都说不美观,但就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