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

ID:31439090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0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_第1页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_第2页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_第3页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_第4页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做思共生: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  [摘要]科学注重学生兴趣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主导了小学科学的研究方向。做思共生,是探究模式的升华,源于“做中学”,即做和思的过程。思是做的目的和保障,做是思的验证和表现,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做与思进行完美结合,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方法,倡导儿童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学习科学。常规的思维训练或学习,被称为可以“离身”的精神训练,而“具身”则是心智,也是一种身体的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实现“离身”到“具身”的嬗变,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2、  [关键词]做思共生离身具身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3-072  在传统的科学离身式教学思维影响下,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科学研究也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动手操作过程即“做”看做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7,即主体与客体相互发生影响,并且主体和客体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主体影响客体的同时客体对主体影响做出一定的反馈,从而主体再根据这种反馈信息加以调整和变化,再一次的影响客体,使客体发生着变化。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相互影响,是促进保持着主体不平衡的状态,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成为儿童心理发展成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个体的心理才可以不断的发展。就本质而言,教育方式与教学观念同时反映了教育主体的元认识论这个观点。然而儿童如何获得认知?儿童的心智具有哪些特征?儿童的生理活动和心理之间的发展有着什么关系?生理活动在心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决定了教育的方式和教学的方法,也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只有将生理活动和心智看做一个整体,并且将与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心智看作一种完整的整体性活动,才

4、能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起到统一的作用。  一、做思共生――在“离身趣学”中明理  从生理活动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看待科学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习过程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也不是一个重复性的环节,具身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利用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使生理活动、心智发展、环境之间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  科学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儿童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以达到手脑同步进行,以操作促进思考、将思考作为操作的指导,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思考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即实现操作与思考的共生。“共生”指“相

5、依生存,彼此有利。”有共存、共建、共荣、共赢的意思。“做思共生”7的科学教学除了需要具备操作和思考共同进行的过程,更需要强调操作和思考的相互交融,实现操作中思考、思考中操作,以达到操作和思考相互支撑的目标。实验是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带有思考就进行操作,会使整个实验过程变得无序和混乱。反之,如果学生仅仅只是思考,而不进行实际的操作,又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够,且对于科学的思考也得不到在实际中的巩固,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对于科学的学习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在科学教学实验中,教师要

6、正视理解操作与思考共生的观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实践操作和思考共同进行的理念。  科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充分的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大自然具有的多种好处能不断吸引着成年人和儿童,学生也很希望多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风光。“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体验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花开花落,听鸟儿唱着歌,整片草地都充满着绿意,使人心旷神怡,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仅会使大脑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也会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会更有效率的进行学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水》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拿着放大镜进行观察,教师

7、在开始前应建议学生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除了动手之外也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思考,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思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植物的不同特点,并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积极性,不断的探索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实施,可以使学生不受到教师太多的束缚,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并且其思维方式也不会受到教师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更具有创造性,使学生可以有新的认知与自己的发现。  教学中发现三年级的学生认识水的三态是有难度的,难度在与学生容易混淆水蒸气、雾、霜、白汽、露、

8、云等名词的归类,对“冰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难以理解。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比“温度变化引起三态变化”要直观得多,“理解温度变化”比“7理解热量变化”简单得多。因此,“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概念在三年级的构建是难以实现一步到位的,是阶段性的认识,还有待于发展。  二、做思共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