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

ID:31436849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上传者:U-994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_第1页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_第2页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_第3页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_第4页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探究  摘要: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一线劳动人员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危机,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势必全面限制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综合化竞争实力,而应对上述弊端的最佳路径,就是针对高职生职业素养进行科学合理化培养。由此,笔者决定针对当前我国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日后合理应对方式等内容,加以系统化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面临问题;培养方式  前言: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需要依靠政府调控、学校推荐,以及学生-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模式,而随着市场化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该类就业模式开始朝着市场导向化层面过渡扭转,企业用人要求亦随着竞争局势的激化而同步提高,单纯拥有一技之长而无法在职场环境中游刃有余的人,终究是要被淘汰的。所以说,尽快探讨出可靠性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显得十分必要。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遭遇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为了主动迎合市场多元化竞争发展诉求,开始出现注重技能训练且忽视综合素养的弊端,结合相关调查结果观察论证,高职生就业后的离职率和本科生相比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他们无法真切认知自身,存在职业生涯模糊和诚信意识缺乏等问题,以上因素都使得高职生职业素养与日俱下。至于当前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主要弊端将如下所示:5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高职生职业素养重要性认知不深  许多高职院校尽管已经设置和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内容,不过课时十分有限,并且无法全面贯穿于人才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之中。  (二)职业素养教学培养中沿用的内容缺乏应有的针对性  虽然说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教师逐渐地关注社会对职业素养的规范诉求,不过尚且无法衍生出完善样式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和培训引导模式,使得毕业生最终难以全面满足企业最新的人才职业素养控制需求。  (三)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尚未达成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合作协议  如今许多高职院校自身科技优势不够显著,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参与到教育合作项目之中,而传统教学模式也开始和现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产生较大规模的冲突迹象。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致使许多企业丧失成熟的合作理念,以上因素交织作用下,不单单限制校企合作进程,同时更无法令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合理融入和企业文化、岗位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相关的内容。不过经过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对于就业竞争力的导向效应开始朝着职业素养方面转移。  二、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科学化培养模式的构建  所谓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绝非简易地进行企业典型案例分析或是邀请专家莅临实训现场指导,而是应该在教育目标制定和实施阶段中予以实质性地融合处理,争取在产学融合的教学环节中全方位激活培养高职生应该有的专业和职业素养。5   (一)凭借企业实际人才需求规格进行全新的高职职业素养培训目标制定  最近阶段,高职院校频繁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不过许多专业教师在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目标制定过程中,尽管说做了相当完善的企业调研工作,包括岗位确认或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不够最终制定出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方案,却只是集中在学生孤立的岗位技能调整层面上,即单纯地分析学生能否胜任相关职务。现下仍有许多高职院校盲目地认定凡是学生对口就业率就是好事,却未曾关注毕业生后期就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如某校的资产评估和管理专业,单位年限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不过后续一年调查结果发现,能够坚持胜任相关岗位的不足30%,主要原因就是尽管高职毕业生对于工作容易上手,不过缺乏应有的创新技能,且不愿吃苦并主动和他人交流,特别是在团队合作理念上和本科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想要切实解决该类困境,便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商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指标,凸显综合职业技能培训的主导性基础上,明确目标贯彻期间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保证实施具体培训方案,令各类专业高职生在具体、完善、综合的工作流程中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并细致化体验对应的职业情境,借此完善个体专业技能。  (二)凭借校企深度融合平台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科学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化的课程体5 系构建,同步细化为公共和专业两类课程项目。当中公共课程将侧重于锻炼学生科学文化精神和通用职业技能,保证各类专业课程下专业技能培养的实效性。许多高职院校实质上都是透过中专升格来的,许多专业课程都是新开设的,难免出现专业相关课程单纯罗列迹象,欠缺应有的基础课程和职业发展专业支撑辅助。再就是课程内容定位上无法结合行业具体需求进行灵活取舍,更加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将最新企业案例、工作规范等内容引入。想要克制上述弊端迹象,便需要开展更深层次地校企交流,尤其作为专业指导教师,要透过企业调查掌握各类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规范要求。在基础课程设置上充分界定学生对特定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保证专业课程设置和行业的接轨,并结合专业培养指标,即综合知识、技能、素养等规范细则,为高职生今后可持续竞争发展,构建起健全样式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基础的专业指导体系,保证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制定富有针对性的课程知识、素质、能力控制指标。  (三)凭借企业最新工作项目进行既有教学内容和引导模式创新改造  在进行校企深度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部分课程知识点必须要保证企业参与进来,才能顺利地完成,这就说明高职院校课程实施方式有必要尽快予以创新改造。单纯拿实践教学环节为例,其主要细化为校内和校外实践两个类型。  首先,校内实践将主要利用仿真、多功能、情景教师等建立途径,在教学环节中引入仿真或是全真式教学方式,保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愈加直观贴近地体验实际职场氛围,确保课堂和实际距离的适当缩减结果,并改善学生对实训的感知兴趣和实训效果。5   其次,校外实践则需要尽快整改以往将学生全权交由企业而教师不管不顾的模式,否则将无法令高职生为企业创造合理数量的收益,造成企业在这方面培训改造工作中失去热忱,逐渐地令校企合作工作进程产生滞后危机。应对该类状况的措施,就是在今后校企融合过程中,自然地将高职生学习和工作过程统一起来,使得教师、企业专家、高职生三方在教学、学、做、练等活动中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如此便可以锻炼学生灵活的实践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独立思索各类问题;与此同时,更可以令他们在工作中潜心地与他人沟通,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进一步领悟工作的快乐并对生活充满激情,逐渐对工作充满耐心。  结语:综上所述,校企深度融合环境之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必须作出全面化创新改革,即一切以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人才规范需求为基础点,在学校和企业之中分别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方案。保证日后顺利解决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并且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  参考文献  [1]盛靖琪.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08):160-188.  [2]皮洪琴.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1):88-99.  [3]欧阳建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探索[J].职业时空,2013,11(09):124-137.  作者简介:袁昌宁(198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族:汉职称:助教,学历: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培养,高职学生管理,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邮编43007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